首页> 中文学位 >二十世纪小说类型理论研究
【6h】

二十世纪小说类型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小说类型理论基本问题

1.1小说类型理论的基本概念

1.2小说类型研究的学科定位及研究对象和范围

1.3小说类型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二十世纪小说类型研究的几个阶段

2.1清末民初小说类型研究

2.2五四至七十年代末的小说类型研究

2.3新时期小说类型研究

第三章吕思勉的小说分类理论

3.1吕思勉的小说理论

3.2吕思勉的小说分类理论

3.3吕思勉小说分类理论的特点和不足

第四章鲁迅的小说类型研究

4.1鲁迅小说类型研究的贡献和特点

4.2鲁迅小说类型设计的演变及其启示

4.3鲁迅小说类型研究的几点不足

第五章陈平原的小说类型理论与实践

5.1陈平原的小说类型理论

5.2陈平原的小说类型实践

5.3结语:小说类型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巴赫金曾批评俄国形式主义者首先注重“手法”,到最后才抓“体裁问题”,而“诗学恰恰应从体裁出发”。英国文艺理论家阿拉斯泰尔.福勒则认为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批评“都具有相同的重大缺陷,几乎全盘忽略了类的意义”。当下中国的小说研究可能也面临同样的情形。 本文在对小说类型理论和研究历史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吕思勉、鲁迅、陈平原三人的小说类型理论和实践。处于晚清民初时期的吕思勉,他的小说分类理论具有中西融汇的显著特色,其得与失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中西文艺理论在上世纪初的艰难磨合;鲁迅的小说类型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对文体学的借鉴、对文化思潮的重视、对小说类型美学的重视,构成其重要特点;从类型学视角出发,将为我们反思鲁迅的小说史写作体例等问题提供新的契机;陈平原初步勾勒出小说类型理论的地形图,但小说史家的切入视角无疑妨碍其理论探讨的深度:他的武侠小说类型研究则具有历时描述/共时分析相统一、内部研究/外部研究相结合的显著特点。 本文试图在宏观考察和个案剖析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当下中国小说研究提出“类型”的视角,努力的目标是让类型研究和叙事、思潮、流派研究等一样,成为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工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