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与比较
【6h】

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与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Chapter Two The rise of Venuti's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Strategy

2.1 The Motivation of Venuti's Translation Theory

2.2 Inspirations Obtained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2.3 Historical Background

2.3.1 The Rise of Fluency as a Canon of Translation

2.3.2 A Marginalized Translation Strategy: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in History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Various Approaches to Venuti's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Theory in China

3.1 Debates Concerning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before Venuti's Theory Being Introduced into China

3.2 The Introduction of and the Approaches to Venuti's Translation Theory in China

3.3 The Impact of Venuti's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Theory on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3.4 Summary

Chapter Fou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4.1 Discrepancies in Theoretical Backgrounds

4.1.1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s of Venuti's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Theory

4.1.2 The Chinese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Theory: No Obvious Theoretical Basis

4.2 Differences in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4.2.1 The Peculiarities of Venuti's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Theory

4.2.2 Different Views on Similar Concepts

4.3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4.4 Summary

Chapter Five The Enlightenment and Limitations of Venuti's Theory

5.1 The Enlightenment of Venuti's Translation Theory to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5.1.1 Ethnocentric Violence and Cultural Narcissism in Translation

5.1.2 Foreignizing or Domesticating Contingent on Specific Cultural Situations

5.2 The Limitations of Lawrence Venuti's Translation Theory

5.2.1 Difficult to be Published

5.2.2 The Applicative Scope: too Narrow

5.2.3 Susceptible to Random Translation

5.3 The Way Out

Chapter Six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Publications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翻译的基础无疑是语言。离开了语言,翻译活动无从谈起。然而,传统的翻译研究认为,源语文本的意义是单一的、明确的,并不会因文本背景的改变而变化。显然,这是一种静态化的翻译观点。反思翻译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观点在中外翻译界长期处于主流性地位。直至二十世纪60年代,解构主义兴起,从而全面地挑战了这种静态的传统翻译观。以德理达、福柯为代表的解构主义者认为,文本意义是多元的、随机的,而非一成不变。源语文本的意义具有多种可能性,文本的意义只是暂时固化在某一个翻译文本中。源语文本和翻译文本同样都是衍生的,其中都包涵有大量与原作者和译者意愿相背离的内容。正是在解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美籍意大利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rice Venuti)建设性地提出了抵抗式(resistance)异化翻译理论。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较之于中国的异化翻译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颇为不同。但遗憾的是,中国的部分学者却往往将二者相混淆,从而对中国的翻译研究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有鉴于此,本文拟对这两种异化理论作尝试性对比研究。大体而言,目前中国对于韦努蒂翻译理论的研究仍然处于引入阶段,很少有学者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与中国自身的异化翻译理论加以对比。本文希望能抛砖引玉,以便使中国翻译界对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一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 第二章历时性地分析了韦努蒂异化理论的创设动机及其文化背景,对其理论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以求对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把握。 第三章简单地回顾了中国异化翻译理论产生、发展的历史以及过去几年对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引进及研究概况。 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这一章较为详细地对比了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和中国异化翻译理论的不同之处。本文认为,从理论的层面来看,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是以解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而中国的异化翻译理论则没有明确的理论基础。韦努蒂将“症状式阅读(symptomatic reading)”和“文本选择(text—selecting)”视为其异化翻译理论不可分割的部分,颇有创见。在对翻译研究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上,韦努蒂也与中国主张异化翻译的学者有很大的出入。本文进而指出,这些理论上的不同决定了两种异化翻译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五章在第四章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韦努蒂的理论对于中国翻译研究的启示以及其理论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诚然,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对中国的翻译研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他向我们揭露了隐藏于翻译活动中的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纳粹主义。同时,韦努蒂也解构了“归化”与“异化”这一对二元对立。然而,作为一种新的翻译理论,韦努蒂的异化理论难免有种种不足;韦努蒂本人对于其理论中存在的缺陷也有反思性认识,并在其后期理论研究中提出了两种解决策略。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语部分,综述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对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由于本文只是对韦努蒂异化理论的尝试性研究,并不奢望、也不可能涵盖其理论的方方面面。若本文所进行的粗线条性对比研究能给对韦努蒂抵抗式异化翻译理论感兴趣的其他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启发,则幸莫大焉。

著录项

  • 作者

    董杰;

  •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大学;
  • 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傅敬民;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翻译学;
  • 关键词

    异化翻译理论; 韦努蒂; 症状式阅读;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13:51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