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神崇拜与村落社会认同——关于一个跨族群“祭祀圈”的考察
【6h】

山神崇拜与村落社会认同——关于一个跨族群“祭祀圈”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相关文献

一、朝鲜族群研究

二、"祭祀圈"理论

第三节 问题意识

第四节 分析框架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社区背景

第一节自然条件与历史变迁

一、自然条件

二、村落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村落今貌

一、村落空间分布与家屋空间结构

二、家计生活与“空村化”的村落

小结

第三章 村落社会内的族群与基本社会结构

第一节 村内的朝鲜族族群

一、朝鲜族村民的家庭

二、朝鲜族族群的婚姻策略与通婚范围

三、朝鲜族族群内的姻亲关系

第二节少数民族村的"少数民族"——汉族族群

一、汉族村民的家庭

二、汉族村民的婚姻策略与通婚范围

三、汉族族群内的姻亲关系

第三节外出劳务与两个族群之间的往来

第四节村内的党政组织与社会团体

小结

第四章从朝鲜族的“神祗”到跨族群的“祭祀圈”

第一节山神“祭祀”的出现

一、朝鲜族群"山神"祭祀的神话与习俗

二、当地朝鲜族群的风水观念与作为"山神"的巨石

第二节 朝鲜族群山神"祭祀圈"的形成

一、十几年前村落内的"横祸"

二、寻访"风水先生"

三、"老人协会"与"祭祀圈"的形成

第三节跨越族群"祭祀圈"的形成

一、村落社会的变迁与再现"法力"的山神

二、汉族群的加入

第四节关于"山神"崇拜的另一种声音

一、"基督教徒"的反对意见与自保逻辑

二、为什么是"山神",而非"上帝"?

小结

第五章山神"祭祀圈"与村落社会认同的生产

第一节山神"祭祀"过程

一、"祭祀仪式"的准备

二、"仪式"过程

三、仪式后的共餐活动

第二节 一种"共财"关系的形成

第三节村落社会认同的生产

一、现有权力秩序的确认

二、"空村化"的应对——"人气"的凝聚

三、"内"与"外"的划分

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结论

第二节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照片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项目

后记

展开▼

摘要

宗教具有整合社群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作用可以体现为,以神明信仰的方式对地域(区域)社会进行统合。本文即以这种现象为研究对象,来对一个村落的山神“祭祀圈”进行考察。在本文中这个村落被称为“河西村”,位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现实中它是,以朝鲜族群为主,杂有汉族村民的朝鲜族村落。以对此“祭祀圈”的考察为基础,本文力图完成一部研究中国朝鲜族村落社会的人类学民族志。 具体说来,本文由山神“祭祀圈”产生的社会背景、社会条件、产生过程,以及它对于整个村落社会的意义这四个方面组成。通过这样的分析,本文实际上分析、展现了这样一个过程:在河西村这一特定区域内,村内的朝鲜族村民是如何运用、推广其固有的民间“山神”信仰,建立了跨越朝鲜族、汉族的山神“祭祀圈”的。 通过这个过程的分析本文认为,河西村的朝鲜族村民,可以推广其山神信仰,建立山神祭祀圈的结构前提,在于这一族群所特有的山神信仰文化记忆,以及这一族群在村落社会的优势地位。其动力虽然直接来源于村落社会生活中的偶发事件,但是在这些偶然事件背后,外在的行政力量、市场力量,与内在的乡土要求都在发挥作用。由此,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社会变迁的特征表露无疑。 同时,也正是在这些力量综合作用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山神”祭祀圈对于村落社会的意义得到体现。其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点: 第一,创造了一种村落社会内部的人际连接的“共财关系”。 第二,在村落内部确认了权力秩序的变更,由此协调了内在的乡土逻辑与外在行政力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人“气”的凝聚、村内人与村外人的划分,生产、表达了一种村落社会自我认同的维持标准。这套标准正在应对着由村落外与村落内两个市场,以及基督教传入所带来的瓦解村落社会的力量与因素。 最后,通过对这一祭祀圈的观察分析,本文认为河西村的朝鲜族群经历了一个族群在地化的过程。其标志是以山神祭祀为核心的“合成文化”的产生。当然,同是迁移而来的汉族村民也经历了这个在地化过程。因此在本文中,朝鲜族群是本文关注的焦点。但是,异族群的角色,跨越族群的认同也将被涉及。因为,这是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实然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