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研究
【6h】

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概述

第一节手机短信犯罪概况

一、手机短信及其文化

二、手机短信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一、犯罪空间的虚拟性

二、被害对象的不确定性与选择的被动性

三、作案手段的智能性

四、犯罪行为的隐蔽性

五、诈骗主体的组织性

六、社会危害的扩散性

第三节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现象分析

一、我国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现状

二、短信诈骗犯罪欺诈手段的类型

三、我国短信诈骗犯罪的新动态

第二章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成因分析

第一节、手机短信诈骗犯罪主体成本原因分析

一、犯罪主体成本原因概述

二、手机短信诈骗犯罪主体成本原因

第二节手机短信诈骗被害人原因分析

一、被害人研究概述

二、手机短信诈骗被害人被害性分析

第三章手机短信诈骗犯罪防治对策研究

第一节法制的完善与健全

一、立法建言

二、执法之完善思考

第二节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技术防范思考

一、通讯运营商社会责任体系之构建

二、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技术防范的现实性探索

第三节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社会综合预防

一、充分利用舆论阵地,营造打击氛围

二、手机用户提高警觉,做好被害预防

三、督促卡号入网登记,推行手机实名制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课题

致 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短信服务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犯罪分子所利用。目前,大量手机短信诈骗案件的出现对我国打击犯罪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手机短信诈骗是传统诈骗犯罪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型诈骗犯罪,该犯罪所呈现出的许多新特点,会引发一系列的治安问题,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本文立足于犯罪学的基本理论,就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类型、特点、成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对实践中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有所裨益。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展开讨论: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概述、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首先,从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概念及表现方式入手,总结该犯罪的特点,并说明研究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其次,引入经济学中“成本”的概念,借助于经济分析的方法,从犯罪人犯罪成本的分析中,找寻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成因。同时,通过对诈骗被害人被害原因的研究,点明被害预防的重要意义。 最后,本文在对增设短信诈骗罪合理性论证的同时,从立法执法完善、技术防范、社会预防等方面提出了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防治对策,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使人们拥有一个洁净安宁的信息环境。

著录项

  • 作者

    殷莺;

  •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大学;
  • 学科 刑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江界华;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D924.114;
  • 关键词

    手机短信; 诈骗犯罪; 移动通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