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时程慢性应激性大鼠海马GSK3β、BDNF变化及开郁安神汤对其影响
【6h】

不同时程慢性应激性大鼠海马GSK3β、BDNF变化及开郁安神汤对其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理论探讨

1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症候分型及辨证施治

2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2.1 抑郁症的概述

2.2 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抑郁症的西医治疗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实验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和给药

2.2 动物模型制备

2.3 实验观测指标

2.4 用免疫组化测定大鼠海马神经元GSK3β及BDNF的含量

2.5 图像分析

3 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造模三周不同时程慢性应激性大鼠糖水偏嗜度及行为学变化比较

4.2 三周模型组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4.3 三周不同时程造模观察、对照各组GSk3β、BDNF含量比较

4.4 干预一周、二周对照、观察各组大鼠糖水偏嗜度及行为学比较

4.5 不同时程干预一周、二周观察组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4.6 不同时程干预一周、二周观察、对照各组GSk3β、BDNF含量比较

5 讨论

5.1 应激1、2、3周组大鼠糖水偏嗜度及行为学变化比较

5.2.应激1、2、3周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学的讨论

5.3 应激1、2、3周组GSK3、BDNF含量讨论

5.4 干预1周、2周组对照、试验、空白各组糖水偏嗜度抑郁行为比较讨论

5.5 干预1周、2周实验、对照各组GSk3β、CREB及BDNF含量讨论

5.6 干预2周对照组、观察组抑郁行为学得分与海马GSk3β、CREB、BDNF含量变化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略词表

附录二 海马HE染色图片

附录三 免疫组化图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大鼠在慢性不可预知造模与用药干预过程中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抑郁行为学、海马细胞形态的变化及海马神经元的GSK3β、BDNF的表达探讨抑郁症可能的发生机制,及开郁安神汤治疗抑郁症可能的机理,为开郁安神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及实验依据。 方法:本实验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加孤养抑郁模型。把80只大鼠按不同时程随机分为应激1周组、应激2周组、应激3周组、空白组、干预1周观察组、干预1周对照组、干预1周空白组、干预2周观察组、干预2周对照组及干预2周空白组,观察每组大鼠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包括糖水偏嗜度、海马细胞形态、敞箱实验得分的变化,并利用免疫组化对3组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GSK3β及BDNF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1.应激1、2、3周组大鼠糖水偏嗜度及行为学变化比较 应激1、2、3周组与空白组比较,应激1、2、3周组蔗糖水的偏嗜度及行为学得分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横向比较应激1周组、应激2周祖、应激3周组并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 2.应激1、2、3周组的大鼠海马CA区神经细胞观察比较 可见应激1周组、3周组大鼠锥体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积缩小,形态不规则,细胞间隙增大,细胞淡染且着色不均匀,排列疏松、无规律,且有些锥体细胞已凋亡;应激2周组、空白组可见细胞完整、排列紧密整齐、细胞深染且着色均匀。 3.应激1、2、3周组海马BDNF、GSK3β含量比较 应激1周组、3周组BDNF含量均低于空白组;(P<0.05);而GSK3β含量则高于空白组(P<0.05),而2周组与空白组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周组表达与空白组差异显著(p<0.01),三组横向比较结果,2周组BDNF含量较1周组、3周组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GSk3β含量较1周组、3周祖较低(p<0.05) 4.干预1周、2周组对照观察各组大鼠糖水偏嗜度及行为学比较 干预1周对照、观察组糖水偏嗜度抑郁行为得分较空白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干预2周实验、对照各组得分学较空白组明显好转(p<0.05),而2周对照组、观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5.干预1周、2周观察、对照各组GSk3β、BDNF含量比较 干预1周组观察组、对照组BDNF含量略高于空白组,GSk3β则略低于空白组,但以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2周观察组、对照组BDNF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GSk3β则显著低于于空白组(p<0.05),不同时程干预1周、2周的对照组与观察组横向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通过三组不同时程应激的大鼠行为学比较,结合结果3说明大鼠抑郁行为学表现与神经经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可能有着更复杂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2.通过免疫组化观察造模不同时程组大鼠GSk3β、BDNF的表达,说明GSK3β的表达对BDNF含量有较为紧密的影响,是抑郁症发生转归的一个重要因子。 3.大鼠被实验干预两周其抑郁行为开始减弱,这跟临床患者服药起效时间一致,再次提示抑郁症的发病转归跟神经元生长周期有关,而神经元可塑性是抗抑郁药起效的关键因素。 4.氟西汀的起效时间与GSK3β含量降低BDNF含量增多时间相符,表明氟西汀抗抑郁作用的最终途径可能与抑制GSK3β,通过提高BDNF表达有关。 5.海马CA区的BDNF含量变化是抗抑郁药起效的关键机制,但与抑郁症的发生关系尚未明确,抑郁症发生的关键机制可能与海马CA区以外的BDNF含量或海马以外区域其他因子相关,需要进一步研究,此观点未见报道。 6.开郁安神汤具有不亚于氟西汀的抗抑郁功效,其抗抑郁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神经元GSK3β表达进而增加BDNF表达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