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河下游木能诺尔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研究
【6h】

黑河下游木能诺尔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研究区域概况

第三章样品采集及年代界定

第四章环境替代指标及其指示的气候变化

第五章木能诺尔—B孔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

第六章额济纳绿洲环境演变驱动因素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木能诺尔一B孔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磁化率、碳酸盐含量、粒度及有机碳含量等几项参数作为主要研究指标,提取其中的环境演变信息,分析黑河下游尾闾湖与额济纳绿洲的演化过程,探讨西北干旱地区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并在参考历史文献及考古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黑河下游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和驱动机制,为预测额济纳地区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额济纳绿洲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和认识: 1.木能诺尔-B孔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37cm/a,大致记录了额济纳地区约400多年的环境变化信息。 2.木能诺尔-B孔的磁化率值x较低,反映了该剖面沉积物中磁学矿物的总体含量较低,指示了干旱的气候条件和较弱的成壤作用。木能诺尔-B孔的碳酸盐含量在6.2%~15.8%之间波动,较好的记录了额济纳地区的环境演变信息。2~149cm之间沉积物颗粒较细,平均粒径的平均值为6.16μm,反映了较弱的水动力环境和干旱的气候;150~156cm之间的平均粒径的平均值为52.46μm,反映了当时的入湖径流较大,水动力较强,气候相对湿润。 3.在约公元1544到1960年间的这400多年中木能诺尔的水位共发生了9次较大的变化,由此可以把额济纳绿洲这416年来的环境演变分为9个阶段,其中有5个阶段的水位较高,代表了黑河径流较大,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有4个阶段的水位较低,指示了黑河径流减小,气候相对干燥,绿洲退缩。从变化趋势来看额济纳地区的气候干湿变化与内蒙古中西部的呼和浩特具有一致性,但是相对湿润时期持续的时间要比呼和浩特短的多。 4.总的来看,在木能诺尔-B孔所代表的这416年中只有134年相对比较湿润,而干旱的年份占了282年,表明该区的气候以长期干旱为主,伴有短期的多雨。 5.通过对磁化率、碳酸盐含量、粒度以及有机碳含量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在71~156cm之间,磁化率与碳酸盐含量之间的变化趋势呈较好的负相关,表明在这段时间木能诺尔的水位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从71cm向上磁化率的变化趋势开始比较混乱,这段时间正是清朝的雍正年间,当时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人定牧于额济纳河流域,在黑河流域居住的人口逐渐增多,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始对额济纳绿洲的生态环境演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到20世纪中期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给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已经逐渐超过了气候变化的作用。可见,人类活动在20世纪中期以来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的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要保护额济纳绿洲的生态环境必须合理的规划人类的生产活动,走人地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