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陈子龙词风形成的文化形态考察
【6h】

陈子龙词风形成的文化形态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前言

第一章“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陈子龙一生的三不如意对他词作的影响

第二章“金雀带幽兰,香云覆远山”——时代风气与同时的词坛对陈子龙词的影响

第三章“艳阳深染杏花梢”与“镇日飘香篆”——地域家族文化的印迹

第四章“杜宇声声和泪红”与“花月正朦胧”——陈子龙的交游与结社唱和活动考察

结语 艳情与忠志的合奏曲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摘要

随着清词研究的深入,明词进一步被纳入研究的视野,陈子龙这个为明词“大振”“宗风”,“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并且在明清之交的词坛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卓越大家,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然而,人们对他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对他的词作文本、艺术风格,以及词学思想的阐释上,较少探究其词风形成的内在原因。本文借鉴巴赫金的诗学文化理论和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式,以文化形态还原的方法来探讨云间派领袖陈子龙词作风格形成的文化原因,以期对陈子龙词风的形成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第一章从陈子龙的生平经历入手,论述他人生中的三大失意:爱情、仕途、国事三不如意对他词风形成的影响。美好的情感不得长久,济世之志无法施展,这两大人生悲剧构成了了他词作风格中绮丽凄婉与幽怨悱恻的主要一面;而外族入侵,山河破碎,国家易主的沧桑之变对词人心灵的巨大冲击,让陈子龙在明亡后所作更寓绵邈警深之意。 第二章从晚明的文化变迁切入,论述江南的士风以及这一时期的词坛创作风气对他的词学思想以及创作实践的影响。第一部分从当时兴起的实学思潮和江南的名士风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阐述,分析了时代风气对词人心理及创作的影响;第二部分介绍了明中期词坛概貌,考察了当时词坛状况对陈子龙词学思想及创作的影响。 第三章论述陈子龙生长的松江地域文化和家族文化对他的创作影响。松江府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积淀在陈子龙的文学创作中,对他的词风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族文化中复古的风气也在陈子龙的词中得到了传承,而家族文化先天的保守性,也是陈子龙词风囿于凄婉之路,很难有所突破的原因之一。 第四章从陈子龙的交游和结社唱和活动入手,分析这一文化形态与陈子龙词风的关系:先考察陈子龙与陈继儒、黄道周、夏允彝三位名士之间的交游,探求他们对其人格与创作的影响;再考察滋养其词作最主要的土壤——几社对他创作的影响,分析云间三子共同的唱和活动对陈子龙词风形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由于这些文化形态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陈子龙词以“秾艳之笔”传凄婉之情的主要风格特征,因此,最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首以情为主旋律、唱响志忠感怀的变奏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