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燕京大学历史学会初探
【6h】

燕京大学历史学会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绪论

第一章燕大历史学会的组建

第二章学会的机构建制与活动

第三章治史成绩及风格

附录 :历史学会会员表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即试图通过对现有材料的梳理,对燕大历史学会历史做初步的回顾和发掘,以大体上反映、呈现历史学会的基本面貌,并分析其制度建设和运转体制的特征,探讨其在学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以为今日史学进步之殷鉴。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以学会存在的历史为中心,对组建背景、学会的建立、发展过程做了具体的阐述。燕京大学历史学会成立于1928年秋,正是北京学界重新活跃之际,并于冬季参与了组建北平中国史学会的成立活动,师生会员二十余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界的大联合。学会自此时成立,至1941年因日军封闭燕大结束,共存在了14个年头,大致经历了草创(1928-1930)、发展(1930-1935)、全盛(1935-1937)、维持(1937-1941)四个时期。在洪业、顾颉刚、邓之诚等学者的指导下,经过会员的努力,学会组织渐趋成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涌现出如齐思和、翁独键、谭其骧、冯家升、周一良、侯仁之等新一代学人。在国难当头之际,他们坚持学术研究,与日本侵略者抗争。直至1952年院系调整,燕大并入北京大学,燕大历史学会最终成为“历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第二章:分析了学会的机构建制、主要活动和人员构成情况。学会以历史学系为依托,组织机构相对简单。除学会全体大会外,最初只有职员会、《史学年报》编委会两个下属组织。后因活动渐趋繁多,又增设演讲、参观、研究各股,另外还聘任两位教师担任顾问。因出版任务相对复杂而繁重,故另设年报出版委员会全权主持。为保证刊出文章质量,另设稿件审查委员会。会员构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 燕京历史学会是北方学界最为活跃的一个学术组织,其活动大致分为日常的内部活动和对外交流活动两部分。内部按照演讲、参观、研究股兼出版的分工分别开展活动,各项活动均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外部活动相对较少。为了维持学会的运转,他们还通过多种方式筹措经费,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保证了学会的高效运转。从人员构成上看,学会主要由燕大的教师和学生组成,其中学生会员居大多数,教师会员相对较少。其规模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最初会员只有二十人左右,中期以后人数渐多,且离校会员得以保持校外会员身份,从而扩大了学会的社会影响。从其流向来说,会员毕业后大多都进入了教育、科研、文化交流等部门,也有一些进入了宗教界或实业界。他们虽散处各地,但相互间的交往,尤其学术上的交流仍然广泛存在。 第三章:阐述历史学会的治史成绩与风格。今天人们之所以记住燕京大学历史学会,既是因为它在当时生灭无常的诸多史学会中组织得比较成功,存在时间较长,活动比较频繁,围绕史学会汇聚了一些出名的史家,更因为在它的影响和带动下,涌现出一批后起学者,通过会刊《史学年报》集中发表论文,他们的研究对于当时史界乃至今日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研究内容上看,会员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中国史方面,世界史内容甚少。中国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史料的辨伪、整理和索引工作、断代史研究、历史地理学研究、学术史研究等领域,在这些方面涌现出如齐思和、谭其骧、邓嗣禹等一批史学大家。从治史方法与风格上看,他们重实证,但并不轻视对历史的解读;反对学术研究中的实用主义倾向,却不乏对现实的关怀。总之,会员们的研究或上承前贤,或一力开拓新的领域,总体上都相当扎实厚重,很多文章至今仍是这些领域的扛鼎之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