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达尔多元民主理论述评
【6h】

达尔多元民主理论述评

代理获取

摘要

达尔的民主理论在西方民主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学者对其理论理解并不系统和充分,他们没有给它一个合理的定位。这篇文章从达尔多元民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入手,对达尔的理论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找出它的内在含义及其演变过程。从而也折射出西方民主理论的转变。
   达尔对民主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这段时期是西方社会重大变革时期。政治理论家对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和美国政府信任危机进行了反思,这种反思是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下进行的,并试图找到解决的办法。以熊彼特为代表的精英民主理论家认为,古典民主理论中的“公共福利”、“人民的意志”等概念,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在现代社会中,一般选民是消极被动的。民主只是一种通过投票来选择领导人的方法。精英民主理论注意到了被动的选民,但他们却忽视了选民和领导人之间还存在着大量的组织这一事实。达尔通过对现行民主政治体制考察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民主不仅局限在选民和领导人的相互选择之中,还通过组织之间相互作用表现出来。此外,多元主义政治理论家拉斯韦尔也认为,政府和政治组织在权力上本质是一样的。国家权力多元化的基本特征将成为重要因素。
   达尔开始证明多元民主理论。达尔首先批评两个典型的民主理论。他认为,“多数人的暴政”并不存在,此外,分权制度和对政党的限制不能防止暴政。民主试图实现人民主权和政治平等,这是不现实的,并具有潜在的危险。达尔认为,权力被有效地分散在无数的组织手中,使得多数人专制变得不可能。因此,这两种民主都不能被称为民主。达尔认为,民主不是多数人的统治,而是多重少数人的统治,多头政体的标志是:投票权,建议权,多数原则等。
   达尔认为,为了实现多头政体,社会和制度都是必要的。在社会因素方面,多元的社会组织,自由的市场,社会共识是其必要条件。民主需要多种相应的制度保障,它需要制度条件,可以保证“广泛参与”和“合法反对”。
   达尔讨论了有关民主制度框架的问题,然后把目光转向微观领域:组织。达尔认为,目前多元民主的缺陷主要是由组织特点的双重性引起的,组织之间的不平等,使得组织对政策影响也不平等。为了解决组织的平等问题,我们要解决经济企业的所有权问题。第一,改革公司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自主权。这主要是基于自治权利的优先性。民主保障了个人基本权利和自由。但是基本的权利(包括政治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比民主制度更好,自治权利是最重要的基本权利。经济民主是大多数想要实现自由的人的最有效途径。如果工人完全参与政策的制定,企业员工充分参与的权利得到实现,自由将得到保障。
   因此,达尔认为,企业成员应享有企业的自治权,在公司和企业中实行民主,它可以消除不平等问题,实现政治平等和推进民主。
   达尔的民主理论对当代民主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批评了传统的古典民主理论,打破了传统民主的完美形象,并指出了它们的不足(麦迪逊原则及其多数原则的缺陷),还揭示了民主的社会基础。以社会制约权力的观念被人们忽视,这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提示。理论上,达尔连接了近代和现代民主。他通过不懈的研究准确地把握了民主理论的发展趋势。他通过借鉴新的研究成果发展和改进了他的多元民主理论。经济民主理论也是对传统民主理论的一大突破。达尔的民主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在现有的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和宪政体制下,很难实现达尔提出的经济民主思想。他的设想,解决不了组织之间的经济和政治不平等。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他坚持在微观领域实行民主,但他没有给出具体的措施。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的论述
   一、主要阐述达尔民主理论的思想背景。主要是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达尔的理论坚持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上,理论上受其他民主理论家的影响,如林德布洛姆等。
   二,多元民主与多头政体。达尔以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他已经接受了精英民主理论有关选民的假设和研究方法,认为麦迪逊多数原则存在缺陷,真正的民主不是多数或少数的统治,而是多头政体。达尔关于以组织为中介的多元主义民主模式。达尔在扭转以前政治哲学家关于组织作用的观点的基础上,采取以组织为中介的分析框架,提出了社会制衡这一实质思想,凸显了其多元主义民主为实现自由平等的价值诉求。
   三、多元民主的困境及其解决办法。经济民主。达尔认为多元民主的问题,主要是由组织特点的双重性造成的,即组织之间存在不平等的问题。为了解决该组织的不平等,我们应改变企业的所有权,这种改变可以通过经济民主模式得以实现。
   最后,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批判了精英民主理论,在民主理论由现代向近代转变过程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顺应了时代发展。同时,他的理论也有缺陷,他的理论本身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许多地方都与现实相关,却无法在现实中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