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可能世界语义学中的个体跨界的同一性问题
【6h】

论可能世界语义学中的个体跨界的同一性问题

代理获取

摘要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克里普克为代表的逻辑学家鉴于模态逻辑发展的需要,从莱布尼茨提出的“可能世界”思想出发,建立了一套模态语义理论--可能世界语义学。然而,尽管可能世界语义学能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模态逻辑表达式,但是依然衍生出许多问题。其中关于个体跨界的同一性问题是热点问题之一。
   所谓个体跨界的同一性问题是指在不同的可能世界中个体能否跨越不同的可能世界存在,如果存在我们又如何识别的问题。这个问题起源于我们用可能世界语义学对de re模态的解释。国内外学者依据自己对可能世界概念的不同理解,从而对个体跨界的同一性问题采取不同的态度。
   本文从个体跨界的同一性问题起源出发,依次介绍了齐硕姆、克里普克、D.刘易斯、陈波等人对于此问题的不同观点。其中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的温和实在论观点、严格指示词理论、本质主义思想和历史的、因果的命名理论,以及D·刘易斯的可能世界的极端实在论观点、对应体理论。
   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在绪论中,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模态逻辑语义问题的相关论文和著作。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模态逻辑的历史发展,然后概述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基本内容。通过对从言模态(de dicto)和从物模态(de re)的区分,分析了个体跨界同一性问题的起源。
   第二章介绍了可能世界语义学中对于可能世界不同逻辑学家们的不同理解。主要介绍了温和的实在论观点、极端的实在论观点和工具论观点。
   第三章通过分别介绍齐硕姆、克里普克、D·刘易斯、陈波对个体跨界同一性问题的处理方式,介绍了他们的思想。重点介绍了克里普克和D·刘易斯的思想。
   第四章通过对齐硕姆、克里普克、D·刘易斯、陈波理论的评价,分析出他们理论的优点和不足,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