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耐力运动对ICR小鼠心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
【6h】

耐力运动对ICR小鼠心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发现,在规律性的运动锻炼之后,心肌的功能和形态发生了较大程度的适应性变化,从微观角度来看,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来自线粒体,线粒体的数量增多,相关酶活性改善,从整体上增强了线粒体的功能和数目,即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发生过程非常复杂,需要核DNA与线粒体DNA的协调控制。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核呼吸因子(NRF)家族和雌激素受体(ERR)家族等核转录因子控制着核呼吸基因以及线粒体呼吸基因的表达,线粒体转录因子Tfam、TFBMs等调节着线粒体DNA的转录和复制水平,以及PGC-1家族等转录辅活化因子在这两大类因子之间的整合调节作用。
   PGC-1家族在机体对长期运动的适应性变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PGC-1α可以辅助激活核呼吸因子NRFs,调节多种核编码的线粒体代谢相关基因和Tfam、TFBMs等线粒体转录因子的表达。线粒体转录因子Tfam、TFB1M及TFB2M调节着mtDNA的转录和复制,从而调控线粒体DNA编码的多种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因子的表达,促进线粒体的生物发生。
   基于PGC-1家族的重要生理功能及其与Tfam、TFBMs线粒体转录因子在线粒体生物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本实验试图通过研究耐力运动对不同月龄小鼠心肌线粒体中PGC-1α/β、Tfam、TFBMs等基因表达及mtDNA含量的影响,进而探讨耐力运动对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从而为耐力运动改善机体机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目的:比较耐力运动对二月龄和十月龄ICR小鼠心肌线粒体中PGC-1α、PGC-1β、Tfam、TFB1/2M基因转录以及mtDNA含量的影响,从基因转录水平和线粒体DNA含量的角度探讨耐力运动对心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
   方法:将32只雄性ICR小鼠进行适应性训练一周后,随机分成二月龄安静组(YC)和二月龄运动组(YE)、十月龄安静组(OC)、十月龄运动组(OE)四组,每组各8只。对不同月龄小鼠采用递增负荷运动能力测试,YE、OE两组小鼠按最大负荷的65%~75%进行4周的跑台训练,每周训练6天,每天一次,每次训练1h。所有小鼠末次运动24h后统一处死,取心肌组织,提取心肌总DNA,检测ATPase6、mt1000和cytB的拷贝量;提取取心肌总RNA,检测PGC-1α、PGC-1β、Tfam、TFB1/2M基因转录水平;提取心肌线粒体,检测其中的ROS水平。
   结果:
   (1)YE组与YC组小鼠相比,OE组与OC组小鼠相比,体重均无显著差异。
   (2)YE组与YC组小鼠相比,心肌线粒体ROS水平上调;OE组与OC组小鼠相比,心肌线粒体ROS水平下调。
   (3)YE组与YC组小鼠相比,OC与YC相比,心肌mtDN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OE组与OC组小鼠相比,心肌mtDNA含量显著上调。
   (4)YE组与YC组小鼠相比,心肌中PGC-1α和PGC-1β的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OE组与OC组小鼠相比,PGC-1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PGC-1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5)YE组与YC组小鼠相比,心肌Tfam、TFB1M和TFB2M的mRNA转录水平无明显差异;OE组与OC组小鼠相比,心肌Tfam、TFB1M和TFB2M的mRNA转录水平上调。
   结论:
   (1)耐力训练可促进十月龄ICR小鼠心肌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小鼠心肌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可能还受到年龄的影响。
   (2)耐力训练诱导的小鼠心肌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可能与PGC-1α、PGC-1β、Tfam、TFB1M和TFB2M等基因有关。其中,PGC-1α可能起到维持心肌线粒体正常稳态的功能,而PGC-1β更多参与了心肌对长期耐力训练的慢性适应,Tfam、TFB1M和TFB2M对mtDNA的转录和复制在心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运动适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