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转型期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6h】

社会转型期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我国社会转型与群体性政治参与理论分析

(一)我国社会转型的涵义

(二)我国社会转型的特点

1、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同时并进

2、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启动

3、发展的不平衡性长期存在

4、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联合促动

(三)社会转型给我国社会所带来的变化

1、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

2、利益格局的调整

3、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4、国家权力的转移

(四)政治参与理论分析

1、政治参与的涵义

2、政治参与的类型

(五)群体性政治参与的一般理论

1、群体的类型

2、群体性政治参与的定义及其类型

3、群体性政治参与与团体性政治参与的区别

二、社会转型期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发展现状

(一)社会转型期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的主要表现形式

1、群体上访型政治参与

2、群体性游行、静坐型政治参与

3、群体围攻党政机关和堵塞交通要道型政治参与

4、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型群体性政治参与

(二)社会转型期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的发展现状

1、群体性政治参与数量增加且规模逐渐扩大

2、群体性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扩展

3、群体性政治参与中目标性参与较少而手段性参与较多

4、群体性政治参与所表达的内容大多数都与自身的经济利益有关

(三)社会转型期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的性质分析

三、社会转型期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的原因分析

(一)主体自身的原因

1、主体意识的觉醒

2、利益意识的觉醒

3、民主法律意识的增强

4、群体心理效应的影响

(二)客观环境的原因

1、从经济环境来看

2、从政治环境来看

3、从文化环境和教育水平来看

4、从社会团体的发展来看

四、社会转型期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的对策思考

(一)大力发展经济

(二)完善政治制度

(三)培育政治文化

(四)健全社会组织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发展阶段。社会转型是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在内的整体性结构变迁。社会转型使我国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社会转型期是一个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社会必然存在着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发展不完善的地方,这对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行为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群体性政治参与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是转型期社会利益矛盾的集中反映。 论文除了引言外,共分四个部分,内容与逻辑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我国社会转型和政治参与的一般理论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社会转型的涵义作了界定,并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及其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变化。其次,对政治参与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了政治参与的类型。最后,对群体性政治参与的一般理论进行分析。通过对群体类型的划分,指出本文所强调的群体是在特定场景下,基于共同利益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群体或临时群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群体性政治参与的内涵,并从目的和手段两个角度为群体性政治参与划分了类型;同时对群体性政治参与和团体性政治参与的异同做了分析。 第二部分:对转型期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群体上访、群体性游行、静坐、群体围攻党政机关和堵塞交通要道以及通过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进行政治参与成为转型期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的主要表现形式。转型期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行为所呈现的现状是群体参与的数量和频率增加,而且规模呈扩大趋势;群体性政治参与的非理性、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扩展;群体性政治参与存在着目的性参与少、手段性参与较多和参与所表达的内容及要求大多数都与自身的经济利益有关;而且有些参与行为中还存在着“闹事”的现象和有对抗性的表现。转型期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行为是在肯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它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反映,属于制度内参与。 第三部分:分析了转型期影响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行为的原因。主体意识、利益意识的觉醒、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和群体心里效应的作用成为转型期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行为发生的主观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利益分配的不公;参与机制不健全、制度化参与渠道不畅、政府行为不规范、政府决策的内容不完善: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教育水平的落后以及社会团体发展的不充分等成为转型期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行为发生的客观因素。 第四部分:转型期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行为的对策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发展经济。在社会公正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物质和设备的保障。二是完善政治制度。保证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必须建立和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机制,广泛吸纳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参与;同时还要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三是培育文化。提高公民的教育水平,加强公民的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公民的利益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是培育我国公民的政治文化,提高公民政治素质的关键。四是健全组织。首先,必须处理好党、政府与社会团体的关系。其次,加强社会团体的自身建设,提高社会团体自身的服务意识和参政的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