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RSV在介体灰飞虱中的亚细胞定位及提高水稻抗虫性的研究
【6h】

RSV在介体灰飞虱中的亚细胞定位及提高水稻抗虫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植物病毒的研究

1.1.1引言

1.1.2植物病毒的侵染及传播

1.1.3植物病毒基因产物的亚细胞定位

1.1.4植物病毒-介体昆虫的相互作用

1.2水稻条叶枯病毒的研究

1.2.1 RSV的简介

1.2.2 RSV的结构组分

1.2.3 RSV基因组成和表达策略

1.2.4 RSV的传播及介体昆虫的传毒特性

1.2.5水稻条叶枯病的分布和危害

1.3防治水稻条叶枯病的分子策略

1.4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

1.5基因工程安全性问题

1.6论文目的

参考文献

第二章影响水稻条叶枯病的生物因子研究

2.1引言

2.2材料和方法

2.2.1病害分布与损失估算

2.2.2 RT-PCR测试不同饲毒和传毒时间的水稻苗

2.2.3不同饲毒和传毒时间与条叶枯病发生的关系

2.2.4水稻生育期、虫源、毒源对发病率的影响

2.3结果与分析

2.3.1病害分布与经济损失

2.3.2 RT-PCR对水稻病苗的测试

2.3.3不同饲毒时间与发病的关系

2.3.4不同传毒时间与发病关系

2.3.5不同水稻生育期、虫源、毒源与发病率的关系

2.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水稻条叶枯病毒SP蛋白在灰飞虱体内的亚细胞定位

3.1引言

3.2材料与方法

3.2.1供试昆虫

3.2.2抗血清

3.2.3二抗

3.2.4水稻条叶枯病毒的提纯

3.2.5灰飞虱解剖

3.2.6常规电镜技术

3.2.7免疫电镜技术

3.3结果与分析

33.1固定液

3.3.2供试成虫的解剖与保存

3.3.3超薄切片的胶体金标记

3.3.4纯化的不同沉降带RSV-RNPS的电镜观察

3.3.5感病水稻汁液中RSV的电镜观察

3.3.6唾腺

3.3.7消化道

3.3.8生殖器官

3.3.9唾腺的亚显微结构

3.3.10中肠的亚显微结构

3.3.11卵巢和精巢的亚微结构

3.3.12水稻条叶枯病毒SP蛋白在唾腺内的免疫定位

3.3.13 SP蛋白在卵巢、精巢内的免疫定位

3.3.14 SP蛋白在中肠内的免疫定位

3.4讨论

参考文献

本章中的图版

第四章gna基因遗传转化与抗灰飞虱水稻的培育

4.1引言

4.2材料

4.3方法

4.3.1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

4.3.2质粒的提纯

4.3.3基因枪转化

4.3.4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和植株再生

4.3.5 PCR和Southern印迹

4.3.6Western印迹

4.3.7 GUS检测

4.3.8转基因水稻的遗传分析和选择

4.3.9灰飞虱抗性鉴定

4.4结果与分析

4.4.1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

4.4.2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和植株再生

4.4.3 PCR分析

4.4.4 GUS检测

4.4.5 Southern印迹和Westhern印迹

4.4.6转基因水稻植株后代的遗传分析和纯系的获得

4.4.7生物试验和喂饲实验

4.5讨论

参考文献

本章中的图版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文就水稻条叶枯病的流行病学、病毒编码产物在介体昆虫体内的亚细胞免疫定位及水稻抗虫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通过自然状态下感病稻田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网室内进行的灰飞虱传毒试验,对虫口密度、带毒昆虫百分率、毒源(带病植株)进行了系统分析;2.为了了解RSV在灰飞虱体内的循回过程,研究其复制和调控机理,利用超薄切片的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对SP在介体灰飞虱体内进行亚细胞定位.3.利用基因枪法转化雪花莲凝集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gna)基因,获得2个独立转化的水稻纯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