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后期海外贸易的探讨
【6h】

明后期海外贸易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致谢

第一章绪论

1.1时代背景

1.2文献探讨

1.3研究动机、目的和章节安排

注释

第二章葡萄牙海上帝国

2.1海上帝国的建立

2.2首次接触到澳门开埠

2.3葡澳的黄金时代

2.3.1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

2.3.2澳门-长崎航线

2.3.3澳门-马尼拉航线

2.3.4中国对澳门的管理

2.4后记

2.4.1帝国的没落

2.4.2本章摘要

2.4.3葡萄牙帝国年表

注释

第三章西班牙海上帝国

3.1西班牙的兴起与在美洲的扩张

3.2西班牙在东南亚的扩张

3.3中、菲贸易与马尼拉大帆船

3.3.1明季的中菲贸易

3.3.2「马尼拉大帆船」与「太平洋丝绸之路」

3.4结语

3.4.1摘要

3.4.2西班牙海外扩张大事纪

注释

第四章荷兰海上帝国—兼论1636-1644中国与巴达维亚的贸易

4.1荷兰的兴起与荷兰东印度公司

4.2明季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经营

4.3中国与巴达维亚的贸易(1636-1644)

4.4后记

4.4.1本章摘要

4.4.2荷兰帝国年表1568-1759

注释

第五章明后期中国与日本的贸易(c.1560-1644)

5.1时代背景

5.2葡澳与日本的贸易

5.3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日本的贸易

5.4中国与日本的直接贸易

5.4.1日本朱印船与中国的贸易

5.4.2华船到日本的直接贸易

5.5摘要

注释

第六章明后期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

6.1前言

6.1.1个新时代的开始(1567)

6.1.2马尼拉大帆船

6.2中菲贸易(1572-1644)

6.2.1从中国航抵马尼拉的船只数目

6.2.2马尼拉中国商品的进口额

6.2.3流入中国的白银

6.3中国对马尼拉的出口金额和流进的白银(1636-1644)

6.4摘要

注释

第七章中国「十七世纪货币危机」的再检视

7.1导言

7.2明末白银存量的估计

7.2.1海外流入白银的整体估计

7.2.2西属美洲→中国

7.2.3日本→中国

7.2.4唐、宋、元、明银课与银产量

7.2.5小结

7.3流入中国的白银(1636-1644)

7.4明后期国内生产毛额的推估(c.1600)

7.2.1从人口和粮食消费推估

7.2.2从土地产值估计

7.2.3从税收总额估算

7.2.4小结

7.5明末「十七世纪危机」

7.5.1明末简史(c.1620-1644)

7.5.2输入白银和政府税收

7.5.3费雪方程式

7.6摘要

注释

附图

第八章海外贸易对明后期江南丝绸产业发展影响的探讨

8.1前言

8.2明后期江南的丝绸产业

8.2.1官营织造局

8.2.2江南的丝绸市场与专业市镇

8.2.3江南民间丝绸的生产方式

8.2.4小结

8.3明后期中国丝绸产业生产毛额的估算

8.3.1江南丝绸的海外输出额估算(1600、1637)

8.3.2范金民的江南丝绸产量估算

8.3.3由1840年的资料推估

8.3.4小结

8.4摘要

注释

第九章结语

9.1历史回顾和主要研究发现

9.2和西方发展道路分道扬镳的明朝

9.2.1重农抑商政策

9.2.2海禁政策

9.2.3从国际贸易谈国家竞争力

9.3分析

9.4以古鉴今

9.4.1历史新契机

9.4.2农民问题

9.4.3最后数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A汇率

附录B重量换算

附录C地名中英对照

附录D

附录E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宗教因素和追求财富为近代欧洲海外扩张的驱动力。葡萄牙人在1511年来到东亚,1554-7年租借澳门,以此为基地将中国商品销往日本、欧洲和菲律宾;西班牙于1565年开始在菲律宾进行殖民,中国—西属菲律宾—西属美洲的贸易往来,始自157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1619年将公司总部迁到巴达维亚,1624年占领台湾,对中国和日本的贸易为其在亚洲最重要的两条贸易线。另一方面,中国在1567年开海禁,民间的海上贸易因之日益兴旺。  16世纪中叶起,日本和西属美洲陆陆续续发现了大银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中国亟需白银作为大额和远距交易的货币。因此,明后期中国的海外贸易获得很大发展,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特别是生丝和丝织品)流向日本、西属美洲、欧洲,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当时江南是中国最重要的丝绸产地。  传统上,巨量白银流入中国以及可观的江南丝绸输出对中国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明末的货币危机(全球性经济萧条导致中国对外贸易萎缩引起的白银输入大幅减少)为明朝灭亡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另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长久以来引起国内学者诸多探讨;中国丝织业在明后期产生了萌芽,为1990年以前多数学者的共识。  本研究首先探讨明后期的海外贸易,特别是17世纪上半叶。接下来检视明末是否发生货币危机,以及白银输入减少与明朝在1644年的灭亡间的关连。最后,探究丝绸的海外需求对江南丝织业的发展扮演何种角色。

著录项

  • 作者

    李隆生;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 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
  • 学科 中国古代史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樊树志;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752.948;
  • 关键词

    明后期; 海外贸易; 货币危机; 中国丝织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