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村治理转型期的县财政研究(1928—1937)——以河北省为中心
【6h】

乡村治理转型期的县财政研究(1928—1937)——以河北省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指导小组成员名单、图表目录

前言

一、研究状况综述

二、本文的主题和结构

三、本文研究的地域

四、本文使用的资料

注释

第一章近代中国县财政演变的动因:乡村治理转型

第一节近代中国的乡村治理转型

一、清前期的乡村治理

二、清末至北洋时期的乡村治理转型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乡村治理转型

第二节乡村治理转型对县财政的诉求

注释

第二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财政支出的“欠增长”

第一节县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

一、县地方款总支出的变化趋势

二、县地方款支出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县财政支出的效率

注释

第三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财政收入的“欠增长”

第一节县财政收支比较

第二节县财政收入“充分增长”的制约因素

一、国家对税制安排的“厚省薄县”

二、省税附加的尴尬境地

三、税收征管不力

四、税源枯竭

注释

第四章制度创新及其局限: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节改革县财政机构

一、财务局时期(1928年8月-1933年6月)

二、财政局时期(1933年6月-1935年1月)

三、财政科时期(1935年1月-1937年7月)

第二节统一县财政管理权

第三节建立县财政预算和监督制度

一、建立县财政预算制度

二、建立县财政监督制度

注释

第五章“开源节流”:乡村治理与县财政的相应改革

第一节“开源”——土地整理

第二节“节流”——精简机构

一、县政府机构改革

二、裁撤区公所

注释

第六章没有实效的政策归宿:“废苛减附”

第一节田赋附加与苛捐杂税概况

第二节“废苛减附”的政策安排

第三节“废苛减附”的实践及其历史教训

注释

结语

附表1河北省各县收支盈亏状况比较表

附表2河北省各县田赋征收概况表

附表3河北省有固定摊派各县摊派款项与田赋附加比较表

附表4-1河北各县财政局长审查合格人员名单

附表4-2河北省各县主管县地方财政科长审查合格人员名册

附表5河北省各县原有以及历次裁减区自治经费表

附表6-1河北省11县省有苛捐杂税一览表

附表6-2河北省11县县有苛捐杂税一览表

附表7-1河北省各县第一期废除苛捐杂税一览表

附表7-2河北省各县第二期废除苛捐杂税一览表

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河北省为中心,把县财政研究置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治理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之中,集中探讨该时期的乡村治理转型与县财政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揭示南京国民政府乡村治理转型未能成功的县地方财政因素。  第一章在回顾清末至北洋时期乡村治理转型与县财政产生、发展的基本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治理转型的特点、动机及其对县财政的诉求。  第二章集中考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县财政支出与乡村治理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重点阐释县财政支出的“欠增长”对乡村治理转型的制约作用。  第三章集中考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财政支出“欠增长”的源头“县财政收入”的欠增长,着重分析了导致县财政收入“欠增长”的各种因素。  第四章从改革县财政机构、打破专款制度以及建立财政预算和监督制度等方面分别考察南京国民政府的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指出其制度创新点和积极作用,同时从能否为乡村治理转型提供制度保障的角度出发,剖析南京国民政府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局限性。  第五章集中考察南京国民政府对县财政和乡村治理的相应改革措施及其成效。  第六章集中考察由乡村治理转型与县财政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一个政策归宿:减轻农民负担,并总结其历史经验和教训。  由于始终没有找到破解“农民负担之谜”的钥匙,南京国民政府最终走上了减轻农民负担的道路。为此,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并专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但是,纵观其“废苛减附”的实践历程,中央的政令始终不能落到实处,农民负担最终未见减轻。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政府自身行为的内在矛盾——中央政府只是单纯地强调减轻农民负担,未能把调整乡村治理转型的大方向与减负通盘筹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