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刍论——科学发展观视角
【6h】

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刍论——科学发展观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科学发展观与主体性德育模式

第二章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目标

第三章主体性德育模式的途径

第四章关于评价原则和方法的一些思考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仅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经历着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校是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重阵。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如何,必将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发展事业能否取得成功。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对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具体要求、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目标、途径和评价设想。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科学发展观与主体性德育模式:本章首先从科学发展观角度揭示了传统高校德育的基本缺陷:目标定位的缺陷和操作模式的缺陷;然后指出高校德育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本,并对主体性德育模式作了简要的介绍。 第二章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目标:本章认为德育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主体性发展为本,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道德人格,即主体性道德人格。主体性道德人格由主体性道德意识和主体性道德能力构成。 第三章主体性德育模式的途径:主体性德育模式的途径选择主要具有主体性、渗透性、互动性、自我性的特点;课程类、实践类、组织类、环境类、管理服务类、咨询辅导类、大众传媒类和自我修养是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常用途径。 第四章关于评价原则和方法的一些思考:本章对主体性德育模式评价的原则、方法做了一些初步设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