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汽车流通业组织结构演变与政府规制——产业链角度的研究
【6h】

中国汽车流通业组织结构演变与政府规制——产业链角度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理论背景

第三章我国汽车流通业组织结构演变、现状和政府规制

第四章基于一个理论模型的研究

第五章汽车流通业组织结构演变和政府规制的国际比较

第六章政府规制评价及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汽车流通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以《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代表,中国政府在2005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汽车流通行业进行规制。这些政策明显的“鼓励品牌授权,淘汰弱势经销商,倾向生产商”的取向,与欧盟2002年出台的新政“保护经销商”的取向形成鲜明对比。我国这些政策是否真正其到政府所期望的效果,我国政策取向与国外具有明显不同的依据是什么,而怎样的政府规制倾向才是有利于汽车流通行业发展的,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首先以《办法》为例,通过建立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模拟其实施对汽车流通业造成的影响,从上游生产商、下游经销商和社会福利三个角度做出静态比较分析,得到结论:《办法》的实施,有利于控制我国汽车流通业存在的“过度进入”状况,其倾向于上游生产商的取向是具有合理性的。 随后文章应用现代流通产业组织理论和纵向限制理论,对欧美成熟汽车流通市场发展演变进行因素分析,并就我国汽车流通业发展做出国际比较,得出结论:在汽车产业成长和普及阶段,政府规制倾向于增强上游生产商对下游流通业的控制力,以利于整个产业链规模经济的提高;而发展到成熟阶段,则倾向于通过增强下游抗衡势力来抵消上游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所带来的竞争不足,以保障汽车作为普通消费品所带来的社会福利。 而我国轿车流通业显示出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一些双重特征,因此我国汽车流通业政府规制的取向也应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注重增强上游生产商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力,追求规模经济,提高上下游行业集中度;同时,注重保护存活经销商发展空间,鼓励多元化流通渠道模式和培养一批有实力的独立经销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