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DMS改性的低表面能高分子膜的合成及表征
【6h】

PDMS改性的低表面能高分子膜的合成及表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超疏水及自清洁性的概述

1.1.1定义

1.1.2基本概念

1.2低表面能表面概述

1.2.1氟化物改性低表面能表面

1.2.2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的低表面能表面

1.3本文的工作内容

1.4本论文中的表征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PDMS20-(OH)2改性的聚氨酯膜的合成及表征

2.1聚氨酯简介

2.2实验部分

2.2.1实验原料

2.2.2 PDMS20-(OH)2改性聚氨酯膜的合成

2.3 SLO与交联剂的热交联反应的时间分辨红外表征

2.4 PDMS20-(OH)2改性聚氨酯膜的表面润湿性表征

2.5 PDMS20-(OH)2改性聚氨酯膜的表面化学组成表征

2.6结果讨论

2.7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PDMS70-(OH)2改性聚氨酯膜的合成及表征

3.1实验部分

3.1.1实验原料

3.1.2 PDMS70-(OH)2改性聚氨酯膜的合成

3.2 PDMS70-(OH)2改性聚氨酯膜表面润湿性的表征

3.3 PDMS70-(OH)2改性聚氨酯膜的表面化学组成表征

3.4结果讨论

3.5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PDMS60-OH改性聚氨酯膜的合成及表征

4.1实验部分

4.1.1实验原料

4.1.2 PDMS60-OH改性聚氨酯膜的制备过程

4.2 PDMS60-OH改性聚氨酯膜表面润湿性的表征

4.3 PDMS60-OH改性聚氨酯膜的表面形态表征

4.4 PDMS60-OH改性聚氨酯膜的表面化学组成表征

4.5结果讨论

4.6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PDMS改性环氧树脂膜的合成及表征

5.1概论

5.2实验部分

5.2.1实验原料

5.2.2 PDMS改性环氧树脂膜的合成

5.3 PDMS改性环氧树脂膜的表面润湿性表征

5.4 PDMS改性环氧树脂膜表面化学组成的表征

5.5结果讨论

5.6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总结及后续工作

6.1全文总结

6.2后续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中合成了单羟基或双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低表面能聚氨酯(PU)薄膜。当所用的长链PDMS重复单元数达到60—70时,只需要质量百分含量为0.2 wt﹪的PDMS即可使所得产品薄膜的水接触角滞后值(CAH)达到20°,体系硅质量百分含量低于0.03 wt﹪。成膜温度明显的影响了改性聚氨酯膜的水润湿性:相比于高成膜温度薄膜,低成膜温度(40℃)下制得的PDMS表面自聚集效应更强,故对同一配方薄膜,低成膜温度的薄膜总有着更高的水后退接触角和更小的接触角滞后值。通过改变X射线入射角对产品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我们发现对同一配方的薄膜,低温下所成薄膜的表面硅含量更高。通过对产品进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我们发现所得薄膜的表面均为光滑表面,但是表面相结构则被体系中硅含量和成膜温度所影响。当PDMS链的重复单元数达到60—70时,单羟基或双羟基封端的聚PDMS都足以阻止在接触角测量过程中发生表面重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