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实时多媒体业务在政府专用MPLS VPN网络中的规划和部署
【6h】

实时多媒体业务在政府专用MPLS VPN网络中的规划和部署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摘要

1、绪论

1.1论文背景

1.1.1网络的发展及趋势

1.1.2多媒体业务的发展

1.1.3问题的产生及现状

1.2相关技术的进展情况

1.2.1 MPLS技术的进展情况

1.2.2 MPLS VPN的标准情况

1.3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2、实时多媒体业务的特点及其对网络的要求

2.1实时多媒体业务的基本概念

2.2实时多媒体业务的发展

2.3实时多媒体业务的特点

2.3.1数据流量大

2.3.2实时性强,要求较低的时延和抖动

2.3.3对错包和丢包有一定冗余

2.3.4要求长期不间断地稳定运行

2.4实时多媒体业务对承载网络的要求

2.4.1高速、宽带

2.4.2低时延、低抖动

2.4.3低丢包率

2.4.4网络高可靠性要求

2.5本章小结

3、MPLS VPN技术概述

3.1 MPLS技术概述

3.1.1 MPLS定义

3.1.2 MPLS的基本概念

3.1.3 MPLS的工作原理

3.1.4 MPLS的应用

3.2 VPN技术概述

3.3 MPLS VPN技术概述

3.3.1 MPLS L3 VPN技术

3.3.2 MPLS L2 VPN技术

3.4本章小结

4、QOS技术概述

4.1 QOS基本概念

4.1.1 QOS定义

4.1.2 QOS技术分类

4.1.3两种服务模型概述

4.1.4网络元件实现Diff-Serv的相关技术

4.2 MPLS QOS技术概述

4.2.1 MPLS QOS方案概述

4.2.2 MPLS TE概述

4.2.3 MPLS DS-Aware TE概述

4.3本章小结

5、政府专用MPLS VPN网络应用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5.1 MPLS VPN网络通用应用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5.1.1 MPLS VPN网络参考模型

5.1.2 MPLS VPN业务参考模型

5.1.3 MPLS VPN综合应用模型

5.2政府专用MPLS VPN网络应用模型分析

5.2.1政府专用网络的特点分析

5.2.2政府专用网络的建设规律分析

5.2.3政府专用MPLS VPN网络的应用模型分析

5.3本章小结

6、政府专用MPLS VPN网络的评测

6.1评测目的及重点

6.2评测方法及评测环境

6.2.1评测设备

6.2.2评测环境

6.2.3评测方法

6.3评测具体内容

6.3.1 MARTINI MPLS L2 VPN组网评测

6.3.2 BGP/MPLS L3 VPN业务评测

6.3.3 MPLS QOS评测

6.3.4网络吞吐量、时延、抖动等网络性能指标评测

6.4评测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

6.5评测结论

6.6本章小结

7、政府专用MPLS VPN网络的实际部署

7.1某政府专用网络现状分析

7.2某政府专用网络需求分析

7.3某政府专用网络实际设计和部署

7.3.1网络拓扑设计

7.3.2网络IP及路由设计

7.3.3 PE之间LSP部署策略

7.3.4 MPLS L2 VPN(VPWS)设计

7.3.5 MPLS L3 VPN设计

7.3.6 QOS设计

7.4本章小结

8、论文总结和进一步工作

8.1论文总结

8.2进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以工P为核心的数据网络正在逐步取代PSTN、FR、ATM等传统通信承载平台的霸主地位。同时,随着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的飞速发展,数据网络上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多地以图、文、声、像等多媒体的形式出现。其中,IP语音、远程医疗、视频会议、教育培训、娱乐游戏等实时多媒体业务在数据网络信息流量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信息量的爆发式增长,网络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拥塞。而IP网络尽力而为的服务模式无法区分业务和用户,无法满足对带宽、时延和丢包率等有严格要求的实时多媒体业务的服务质量。这已成为阻碍应用、阻碍信息化进程的一个关键性和挑战性的课题。 MPLS技术由于其在VPN及QOS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的现状是,国内运营商的MPLSVPN网络应用实例少,企业网、专网用户由于其历史包袱,正处于网络转型的摸索阶段。 本文分析了不同实时多媒体业务的特点及其对数据承载网络的不同需求;灵活运用MPLSVPN及Qos技术,构建并分析了通用MPLSVPN网络和政府专用MPLSVPN网络承载实时多媒体业务的应用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评测;最后,通过在一个全国性政府网络中的实际部署,验证了在政府专用MPLSVPN网络中承载实时多媒体业务的可行性,为同类网络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规划建设经验。在国家政府机关大力推动电子政务工作的大环境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