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略论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贸易效应
【6h】

略论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贸易效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导论

1.1选题意义

1.2研究现状

1.3研究目标和思路

1.4论文的结构安排

1.5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中国—东盟的一体化进程

2.1一体化思想的起源、含义及形式

2.1.1一体化思想的起源

2.1.2一体化的含义

2.1.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2.2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概述

2.2.1关税同盟理论

2.2.2大市场理论

2.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及意义

2.3.1东盟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生

2.3.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

2.3.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意义

第三章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态势及特点分析

3.1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概况及进出口商品结构

3.2中国与东盟国家出口贸易的竞争性分析

3.3双方贸易和经济的互补性分析

3.3.1双方贸易的互补性

3.3.2中国与东盟在经济上的互补性

第四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

4.1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

4.1.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与措施

4.1.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的涵盖范围和时间表

4.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静态效应分析

4.2.1静态效应的理论模型

4.2.2静态效应的具体效应分析

4.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动态效应分析

4.4中国与东盟未来贸易结构变动与趋势的预测

4.4.1自然资源产品贸易

4.4.2农产品贸易

4.4.3产业内贸易

第五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景展望和政策建议

5.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景展望

5.2对中国在未来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建议

5.2.1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中国和东盟协同发展的竞争合作格局

5.2.2进一步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产品差异化战略

5.2.3要加大改革力度,促进中国的跨国公司的成长

5.2.4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领域

5.2.5增强政治对话和合作,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己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多数国家都在双边或多边多种层次的经济合作中把握契机,寻求发展。东亚地区是目前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但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进展缓慢,真正称得上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实际上只有成立于1967年的东南亚国家联盟。 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区域自由贸易安排。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在这个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形成一个拥有最多人口和最大潜力的统一市场,将是发展中国家构建的最大自由贸易区,也将有利于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双方贸易和经济合作规模、提高本地区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以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因此,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经济效应的研究,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目前国内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东盟自由区建设的原因、背景、理论基础、意义、未来发展以及对地区经济和企业的影响等问题上。而对于贸易区所产生的贸易效应方面的研究很有限,在此背景下,本文从经济一体化理论出发,首先阐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理论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过程,并从理论上分析了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然后分析了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把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贸易结构特点与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联系在一起加以分析,力图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作比较全面且系统的分析,并作出对中国与东盟未来贸易结构变动与趋势的预测。最后根据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中有关产业、贸易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