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国会议员中国观研究(1989-2006)
【6h】

美国国会议员中国观研究(1989-2006)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第一节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第二节学界研究现状

第三节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论文的分析框架与基本结构

注释

第一章美国国会议员中国观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1949年以前的美国议员中国观

第二节1949-1989年美国国会议员中国观

小结

注释

第二章美国国会议员对中国政治形象的建构

第一节“六四”事件与美国议员中国政治形象的转变

第二节国会议员对中国政治形象的总体负面建构

第三节负面共识下的分歧:美国议员关于中国政治形象的几种镜像

小结

注释

第三章美国国会议员对中国经济形象的认知

第一节国会围绕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化的辩论

第二节后PNTR时代美国议员的“中国经济威胁论”

第三节从认知到应对:以舒默法案为例

小结

注释

第四章美国议员对中国安全形象的定位

第一节第三次台海危机和国会“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凸显

第二节美国议员对“中国军事安全威胁”的认知

第三节美国议员对中国安全形象的认知分化

小结

注释

第五章美国议员中国观生成机制

第一节宏观层次:国际环境因素

第二节中观层次:美国国内政治因素

第三节微观层次:议员个人因素

小结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对美国国会议员的中国观进行了研究。文章主体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以1949年为界,分两个历史时期探讨了美国议员在历史上对中国的看法。 第二章,分析了美国议员对于中国政治形象的建构。美国国会议员依凭自己对美国民主制度和价值观的优越感,对中国人权状况和政治制度的不满,通过对中国负面形象的塑造,建构出一个与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立的“他者”形象——政治上不“民主”、侵犯“人权”的共产党国家形象。 第三章,探讨了美国议员眼中的中国经济形象。入后PNTR时代之后,由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加剧,美国议员对于中国贸易行为的不满日渐强烈,美国议员对于中国的经济形象负面观感加重。 第四章,分析了美国议员对中国安全形象的定位。部分美国国会议员试图把中国塑造为一个军事现代化正在取得迅速进步,将对台湾进而对美国形成威胁的国家,并为此作了应对准备。 第五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国会议员中国观的国际环境、国内政治以及议员个人因素对中国观的生成机制。

著录项

  • 作者

    赵国军;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 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
  • 学科 国际政治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孙哲;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D771.223;
  • 关键词

    美国国会; 国会议员; 中国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