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寡头垄断下英特尔公司的竞争策略——以中国市场为案例的研究
【6h】

双寡头垄断下英特尔公司的竞争策略——以中国市场为案例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计算机芯片行业综述

1.1计算机芯片行业发展史

1.2英特尔公司简述

1.3英特尔公司的营销策略

1.3.1建立Wintel联盟

1.3.2 Intel Inside(我有英特尔)广告宣传

1.3.3迅驰(R)品牌的推广

1.3.4 Leap ahead(R)——英特尔品牌再造

1.4 AMD公司简介

2竞争战略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理论研究

2.1双寡头垄断相关经济原理及分析

2.2波特的竞争战略相关理论及分析

2.2.1潜在进入者竞争

2.2.2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2.2.3替代品的竞争

2.2.4消费者(买方)竞争

2.2.5供应商(卖方)竞争

2.3市场营销方面的理论研究

2.3.1经典营销理论

2.3.2 4Ps营销理论

2.3.3 4Cs营销理论

3英特尔公司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竞争态势

3.1价格战

3.2战略联盟战

3.3技术战

3.4品牌战

4英特尔公司在此环境中应采取的策略

4.1英特尔公司与AMD公司的SWOT分析

4.1.1优势分析(S)

4.1.2劣势分析(W)

4.1.3机会分析(O)

4.1.4威胁分析(T)

4.2加强渠道管理

4.3积极拓展扶持本地中小厂商

4.4政府关系营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注释

展开▼

摘要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也是世界领先的个人电脑、网络和通讯产品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30多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这个世界。英特尔的任务就是在世界网络经济体制中建立卓越的硬件供应体系。今天,英特尔所供应的产品包括:芯片,主板,系统和软件。 长期以来,英特尔公司在全球一直处于行业中的垄断地位,其在中国市场份额曾一度保持在90%,然而近年来英特尔的跟随者AMD(=Advanced MicroDevices超微半导体)公司由于其产品和技术的提升,以及企业的有力营销,不断地挑战英特尔公司的地位。尤其在个人电脑产业链相当成熟的中国(包括台湾)市场,AMD公司从不为电脑制造商重视到成功与各大制造商缔结商业合作关系,以致于欲与英特尔公司平分天下,强有力地挑战了英特尔的绝对垄断地位,从而形成了个人电脑芯片行业的双寡头垄断态势。 本文首先提出了英特尔公司在中国市场上面临的问题,包括(一)AMD公司一直采用的低价销售和降价手段导致各大联盟厂商纷纷倒戈.(二)AMD公司与本地电脑厂商建立战略联盟,提出帮助民族企业,与中国的芯片行业同发展的口号,大大提升了其企业形象,也得到了广泛欢迎。(三)2006年,AMD大打“真假双核”的口水战,使得英特尔公司技术领先的形象得到了重大影响。(四)英特尔公司放弃了一直采用的“奔腾@”品牌,全面进入“酷睿(R)”时代,削弱了英特尔自身的品牌优势。 本文通过对两家寡头公司在中国的业务状况为调查对象,深刻剖析两家公司的优势与劣势,尤其是AMD公司近几年迅速崛起的原因。通过战略理论和市场营销理论分析,希望能帮助英特尔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寻求优良的竞争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