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Ⅰ、Ⅱ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和表观遗传学及Her-2基因异常的研究
【6h】

Ⅰ、Ⅱ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和表观遗传学及Her-2基因异常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其临床特征与生物学行为特点可分为Ⅰ、Ⅱ两种类型:Ⅰ型即为雌激素相关的子宫内膜样腺癌,Ⅱ型为非雌激素相关,包括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Carcinoma,UPSC)、透明细胞癌等类型。Ⅰ、Ⅱ两型不仅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近年来研究还发现两型子宫内膜癌有不同的分子发生机制。但其中仍有很多机制未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探讨Ⅱ型子宫内膜癌疾病快速进展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Ⅰ、Ⅱ型子宫内膜癌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Ⅰ、Ⅱ型子宫内膜癌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11年间我院收治的563例子宫内膜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563例患者中包括Ⅰ型503例(89.3%)和Ⅱ型60例(10.7%)。Ⅰ型患者平均年龄55岁,Ⅱ型平均年龄63岁。Ⅰ型患者中早期(Ⅰ~Ⅱ期)占81.1%,晚期(Ⅲ~Ⅳ期)仅占18.9%;而Ⅱ型患者中早期占55%,晚期患者占45%。Ⅰ型患者术后病理G1~2者占82.5%,而Ⅱ型患者中G3占65%。78.3%的Ⅰ型患者浸润≤1/2肌层,而Ⅱ型患者中43.3%浸润>1/2肌层。平均随访时间33个月,随访期间48例患者死亡。Ⅰ、Ⅱ型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2.1%和56.5%,5年OS分别为91%和46.8%,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Ⅱ型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期(DFS,Disease Free Survival)分别为91.6%和62.5%,5年DFS分别为89.5%和56.5%,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Ⅰ型患者中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细胞分化、BMI(体重指数)、绝经、LVSI有统计学意义,与预后相关(P<0.05);而Ⅱ型中仅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受累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Ⅰ型患者中手术病理分期、细胞分化和肌层浸润深度的P值<0.05,Ⅱ型患者中手术病理分期P值<0.05,为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论:Ⅱ型患者与Ⅰ型患者相比,发病年龄大,诊断时多为晚期,肿瘤细胞分化差,多伴有脉管癌栓和深肌层浸润,部分侵及浆膜层,故较易发生复发和转移,3年和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较Ⅰ型患者低,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这部分患者术后应加强辅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第二部分Ⅰ、Ⅱ型子宫内膜癌中Wnt通路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研究
   目的:分析WIF-1、E-cadherin和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启动子甲基化情况,检测E-cadherin、PTEN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Ⅰ、Ⅱ型子宫内膜癌不同的分子特征。
   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10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46例配对的癌旁子宫内膜组织中WIF-1、E-cadherin和PTEN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cadherin、PTEN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105例患者包括81例Ⅰ型子宫内膜癌和24例Ⅱ型子宫内膜癌,中位年龄57岁。子宫内膜癌组织中WIF-1、E-cadherin和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26.7%(28/105)、27.6%(29/105)和18.1%(19/105),在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多见于预后差的Ⅱ型患者,两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WIF-1基因甲基化多见于FIGO分期晚的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0.0%(63/105),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为24.8%(26/105),β-catenin蛋白表达异常者占29.5%(31/105)。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的病理分型(Ⅰ型和Ⅱ型)、FIGO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异常多见于Ⅰ型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Ⅰ型患者预后差显著相关(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与Ⅱ型患者预后显著差相关(P<0.05)。
   结论:Ⅰ、Ⅱ型子宫内膜癌有不同的分子特征,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缺失多见于预后差的Ⅱ型患者,而β-catenin表达异常多见于Ⅰ型患者。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引起相应的蛋白表达缺失的重要机制。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PTEN蛋白表达缺失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分别是Ⅰ、Ⅱ型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第三部分Ⅱ型子宫内膜癌UPSC中Her-2/neu基因扩增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检测Her-2/neu基因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Carcinoma,UPSC)中的扩增和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36例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用色素原位杂交(chromogenic insitu hybridization,CISH)和免疫组化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Her-2/neu基因在UPSC中的扩增和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IHC检测发现,36例患者中,36.1%(13/36)患者存在Her-2/neu基因蛋白高表达(2+~3+),其中27.8%(10/36)Her-2/neu蛋白染色2+,8.3%(3/36)染色3+。CISH检测发现11.1%(4/36)患者存在Her-2/neu基因扩增。Her-2/neu基因蛋白过表达与手术分期晚(P=0.015)和预后差显著相关(P=0.093)。
   结论:UPSC中存在Her-2/neu蛋白的高表达,并且与手术分期晚和预后差显著相关。CISH是检测Her-2/neu基因扩增情况的一种方便的方法。针对Her-2/neu基因的靶向治疗可能是对化疗耐药、复发或转移UPSC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