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脑梗死伴发心脏功能异常及其对预后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6h】

急性脑梗死伴发心脏功能异常及其对预后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的同时,机体各系统均可伴发各种异常反应。其中尤以心脏功能紊乱和心肌损害为常见,且对卒中预后影响重大,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猝死。近年来,临床工作者越来越关注急性脑梗死后心脏异常表现,并尝试将其作为观察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和评价脑梗死预后的重要因素。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的心脏伴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期间的变化与转归情况。探讨其对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在上海13家二级、三级医院中,连续收集发病48小时内入院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患者基本情况、既往心脑血管病史、OCSP分型和TOAST分型。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第7天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检查。选取出院当天和发病第90±2天这两个时间点,分别予以mRS评分,作为评估近期和远期预后的指标。
   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中,72.8%存在心电图异常,81.8%出现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的改变。(2)近期预后不良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比例(82.096)远远高于预后正常患者(65.3%),P=0.030;其中入院时心电图的异常在近期预后不良和良好的两组患者中的比例显著不同,分别为74.2%和48.1%,P=0.002,OR=2.451但在远期预后中没有统计学差异。(3)血清学指标的异常发生率在近期预后中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在远期预后中,预后不良患者的异常率为90.2%,远高于预后良好患者67.1%,P=0.005,OR=4.628,以入院时差异为显著。(4)心电图异常以心肌缺血性表现为主,而血清学指标的变化以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为显著。
   结论:急性脑梗塞伴发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异常的发生率较高。脑梗死后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的异常,尤其是在急性脑梗死48小时左右出现的异常均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急性脑梗死伴发心脏功能紊乱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