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产者延伸责任(EPR)制度法律研究
【6h】

生产者延伸责任(EPR)制度法律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生产者延伸责任(ExtendedProducerResponsibility,以下略称EPR)制度作为一项新型的环境政策,主要通过将生产者的责任延伸至产品的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特别是产品消费后阶段的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置,以促进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保护。EPR制度是以实现源头污染削减、废弃物有效治理、产品环境友好设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物质的闭合循环作为预期目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EPR制度的显著特点在于,通过责任机制的约束和市场价格机制推动,将废弃物处置责任进行合理分配,促使生产者进行废弃物的有效管理,并自觉开展源头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设计。
   随着EPR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EPR制度在废弃物处置领域的成效也逐渐显现,已有不少国家通过引入EPR制度逐步地缓解了本国的废弃物处置难题。国外环境治理的成功模式,对于目前面临废弃物大量产生、环境污染严重的中国,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并在我国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和方向,EPR制度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引起广泛关注。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EPR制度,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理论界的课题之一。本文试从环境法学的角度对EPR制度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力图为我国的EPR制度建构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本文主要作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国外已经发展成型的EPR制度作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和归纳,对EPR制度的产生背景、理论发展、实践意义等作了深入阐述;二是选取了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在EPR制度的推行上具有典型借鉴意义的国家进行介绍和对比,力求为我国的EPR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三是采取了个案分析的方法,通过一个生产者承担延伸责任的实例,展现EPR制度在生产者层面的具体落实;四是在对涉及EPR的我国现行以及正在形成中的环境立法和制度的评介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推行EPR制度存在可能遇到的困难,并从立法模式、责任形式、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笔者的一些见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