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8个月以上幼儿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可行性观察
【6h】

18个月以上幼儿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可行性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发育性髋脱位是小儿最常见的下肢畸形之一,早期诊断治疗(尤其保守治疗)日后绝大部分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形态发育和近于正常的关节功能。目前对该病的治疗达成共识的是:年龄在18个月以下采用保守治疗,36个月以上手术治疗,而对年龄在18个月~36个月的治疗尚存争议。
   研究目的:通过对18个月以下与18个月~36个月两组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关节形态发育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两组髋关节形态改变是否存在着不同,探讨18个月以上髋脱位手法复位治疗的可行性。
   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1月到2007年12月在我院接受内收肌切断、手法闭合复位、改良蛙式位(或蛙式位)石膏及外展支架固定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36月以下的患儿78例(97髋),其中男性患儿8例(11髋),女性患儿70例(86髋),单侧脱位59例(59髋),双侧脱位19例(38髋),根据复位时年龄分为两组:18个月以下组与18个月以上组(18个月~36个月)。通过骨盆平片上髋臼指数、髋关节内侧间隙、股骨头骨骺核、股骨头中心距离差及沈通氏线结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分别对手法复位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髋关节形态变化进行复位后平均25.2月(6月到60月)的随访观察。
   研究结果:手法复位后髋臼指数及髋关节内侧间隙下降程度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0.05);股骨头骨骺核发育情况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0.05);股骨头中心距离差下降水平组间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0,a=0.05);沈通氏线在两组手法复位后都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由复位前不连续,到复位后6个月支架拆除后变得连续,后随着下地行走而有变得欠连续。18个月~36个月组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稍低于18个月以下组(p=0.04,a=0.05),而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率前组高于后组(p=0.01,a=0.05)。
   结论:年龄在18个月以上的发育性髋脱位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仍然可行,其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但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