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胞外聚合物性质及其对污泥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6h】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胞外聚合物性质及其对污泥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污水处理最常用的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中,微生物的胞外聚合物(EPS)的性质与污泥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活性污泥与生物膜之间的EPS的性质差异,以及EPS对生物膜量和污泥性能的影响情况,对改善反应器运行具有现实意义。本课题对活性污泥、生物膜以及活性污泥一生物膜共存的三种生物处理系统分别开展了EPS性质与污泥性能的比较研究。
  为了完整考察EPS不同层面的聚合物对于污泥性质的影响,提出了分层提取低速离心粘附物(LSCP)、溶解型EPS(SEPS)和结合型胞外聚合物(BEPS)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选择加热法作为实验提取BEPS的方法,该方法提取的EPS的量较多,提取的DNA在各组分中所占比重最小。
  对BATH用于测定污泥表面相对疏水性的标准条件进行了实验讨论,确定600nm为实验波长,反应静置时间为20min,推荐使用辛烷和PUM(phosphate-urea-magnesium)缓冲液分别作为疏水相和水相,采用1/10作为疏水相和水相的体积比H/A的取值,并提出了推荐实验步骤。
  考察了贫有机底物条件下营养条件的变化对活性污泥反应器中污泥性能和EPS的影响,发现COD/N比例从120/5降至120/24,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好,SVI从164下降到105,但ESS(出水SS)从5mg/L上升到18mg/L,絮凝性能有所下降。EPS中的蛋白质成分下降,而多糖和腐殖质成分均加倍;COD/P比例从120/1上升到120/O.2,SVI很快上升到200以上,污泥发生膨胀。EPS中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变,腐殖质含量加倍,多糖含量下降。分析微生物菌群结构后证实了,适应该种营养条件的丝状菌成为优势种群。在各工况中,活性污泥的EPS总量中的蛋白质和腐殖质分别与污泥的沉降和絮凝性能呈负相关性。各层面EPS组分对于污泥沉降、絮凝性能的影响表现在微生物胞外最外层的LSCP中的多糖成分,其对沉降性能有着正面的贡献,但与絮凝性能负相关。
  在贫有机底物水质条件下,考察中试规模实验装置中四种材质、形状的填料的EPS性质后,发现斜柱型悬浮填料挂膜最好,其生物膜的EPS总量最大。蛋白质为不同填料上生物膜的EPS中差别最大的一种组分。
  考察生产规模条件下的同一个悬浮填料生物反应池内两种悬浮填料的表面性质后发现,填料A比填料B表面更具亲水性和更高的表面电势。但填料A上的单位面积膜量不如填料B,同时填料A上的生物膜的EPS大于填料B的。两种填料EPS总量的差别,主要由BEPS中的蛋白质的量的差别引起的。比较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悬浮填料上的生物膜的EPS后发现,同一池内的生物膜EPS的量远大于活性污泥的EPS的量,从组分含量来看,生物膜中的蛋白质含量是活性污泥的1.5倍。污泥的EPS的总量、蛋白质以及BEPS中的蛋白质和DNA含量与污泥表面相对疏水性呈正相关性,说明了生长在填料上的微生物的粘附能力大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粘附能力。
  即使采用的是相同表面性质的组合填料,三个生产规模的废水处理站水质条件的影响使粘附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的EPS存在差异。尽管如此,三种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组分,却表现出了差不多的含量,均为50mg/g-VSS左右。组合填料上的生物膜的SEPS层面的腐殖质和DNA含量也表现出了与生物膜相对疏水性正相关的关系。给水厂弹性立体填料上的生物膜的EPS含量远小于污水厂生物膜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