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SLP在经皮肤致敏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6h】

TSLP在经皮肤致敏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近20年来,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在内的过敏性疾病在现代社会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一个于1991年开始的“国际儿童哮喘与过敏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在世界范围对多个国家数十万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结膜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进行调查,发现近年来上述的过敏性疾病明显增多,症状越来越严重。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可能存在共同的始动因素,但目前,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过敏性疾病在婴幼儿,儿童中发病率逐年增高的背景下,明确过敏性疾病病因,了解过敏性疾病致敏途径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4年中对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疾病、高度怀疑牛奶和(和)鸡蛋过敏的1~36月龄婴幼儿进行牛奶和鸡蛋特异性血清IgE的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在小于6月龄年龄段的该类患儿中,阳性比率分别为31.5%和44.4%,实际生活中在小于6月龄的婴幼儿中,经食道接触牛奶和鸡蛋的几率是很低的。
   经胃肠道致敏途径很难完全的解释该类情况的出现,因此考虑另外的致敏途径,因此设想是否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其经过皮肤与外界复杂的环境中特定的过敏原接触所导致的全身性过敏性疾病。
   本研究选取了新生小鼠为建模对象,通过使用OVA作为过敏原进行经皮致敏,然后选取相对处于过敏发病中更上游的研究指标——TSLP,在模型各类组织中的表达进行观察,观察过敏原在新生小鼠中经皮致敏造模的可能性,探索相关造模技术,以及了解TSLP是否能够在造模的过程中产生“初始推动因素”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1、针对新生小鼠采用OVA斑贴致敏小鼠:
   2、通过通过观察外部表现和激发后表现观察总体致敏情况;
   3、用Real-timePCR检测致敏组和和对照组小鼠胸腺、肺组织、脾脏、小肠组织TSLP表达,探讨TSLP在经皮致敏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结果
   一.OVA致敏组小鼠组中致敏后外部表现
   致敏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斑贴部位皮肤炎症性表现:
   致敏阶段结束后皮肤出现炎症性表现的比率如下:
   OVA致敏组20%(3/15)出现致敏部位明显皮肤炎症性表现;NS对照组无小鼠出现(0/15)致敏部位皮肤炎症性表现。
   二.激发后小鼠表现
   OVA致敏组经不同抗原局部点刺激发(左后足背)结果:
   新鲜鸡蛋清激发组点刺部位出现红肿比率:0%(0/5),人用点刺鸡蛋抗原激发组点刺部位出现红肿比率:0%(0/5),生理盐水点刺部位出现红肿比率:0(0/5)对照组经不同抗原局部点刺激发(左后足背)结果:
   经新鲜鸡蛋清局部点刺激发(左后足背)结果:新鲜鸡蛋清激发组点刺部位出现红肿比率:0%(0/5),人用点刺鸡蛋抗原激发组点刺部位出现红肿比率:0%(0/5),生理盐水点刺部位出现红肿比率:0(0/5)。经新鲜鸡蛋清激发30分钟后的前后对比,未见明显红肿等过敏性炎症表现。
   三.致敏部位皮肤、肺、小肠病理切片比较(HE染色)
   1)致敏部位皮肤相对对照组,致敏组的致敏部位皮肤表皮增厚,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
   2)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肺组织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肺泡壁结构完整,气道炎症及气管壁增厚情况均不明显,气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少,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
   3)小肠组织病理切片:小肠组织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粘膜结构完整,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均不明显,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
   四.OVA致敏小鼠模型TSLPmRNA与对照组表达比较
   1、致敏部位皮肤TSLPmRNA表达变化致敏组小鼠致敏部位皮肤TSLP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83)。
   2、致敏组小鼠肺TSLP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224)
   3、致敏组小鼠胸腺TSLP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277)
   4、致敏组小鼠脾脏组织TSLPmRNA表达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217)
   5、致敏组小鼠小肠组织TSLPmRNA表达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647)
   结论
   1、对新生小鼠经皮致敏,能使得致敏部位皮肤出现类似过敏炎症的表现。
   2、致敏小鼠的致敏部位皮肤、胸腺、肺组织、脾脏组织的TSLP表达较对照对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3、经皮肤致敏可能是婴幼儿期过敏的途径之一,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