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治疗规范化的研究
【6h】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治疗规范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疾病的经典术式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随着近年来腔内技术的开展,有着被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取代的趋势。然而,最新的研究结果仍然显示两者在术后30天内的并发症率,术后1年的并发症和再狭窄率方面各有优劣,而CEA还略胜一筹,因此CEA目前仍然被认为是颈动脉手术的“金标准”。而国内开展CEA的临床中心大多面临着病例数较少,治疗方法尚待规范等问题。
   目的:本研究对上海市中山医院近年来接受CEA的患者进行了总结,旨在探讨CEA治疗的规范化问题。
   方法:收集上海市中山医院2004年到2008年所有接受CEA的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围手术期卒中和颅神经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曲线研究各种临床、影像学因素对于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结论:⑴常规转流组术后30天内卒中发生率5.3%,选择性转流组术后30天内卒中发生率15.6%(P=0.39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间在“脑梗史”(P=0.037)、“吸烟史”(P=0.005)、“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P=0.001)以及“术后抗凝治疗”(P=0.001)四个方面有统计学差异。⑵两组间在“下肢ASO”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4)。⑶早期手术组术后30天内卒中发生率21.1%,择期手术组术后30天内卒中发生率10.5%(P=0.66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⑷在单因素分析中,有3项P<0.05临床因素(脑梗史、外周动脉搏动异常、患侧狭窄率)进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患侧狭窄率”有统计学意义(P=0.032),可认为是影响术后30天内卒中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狭窄率的增加,危险性增加。⑸将各临床因素与术后颅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分析,所有临床因素P值得都>0.05,所以没有因素可以进入多因素回归分析。本研究中未发现影响术后颅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⑹术前未造影组术后更早发生再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术后服用降脂药物的患者有更早发生再狭窄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⑺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未发现影响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