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研究
【6h】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机动车作为代步交通工具逐渐普及,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合理、科学和系统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制度是预防交通事故发生,及时解决事故损害纠纷,减轻和安抚受害一方当事人,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对此,国家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对事故责任认定进行了规定,建立了事故责任认定体系。但在实务和理论界对事故责任认定性质存在非常大的争议,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法发[1992]39号)规定,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定性为:不可以行政诉讼的行政行为,仅作为“证据”使用。但由于事故责任认定是对交通事故现场处置及事故调查的综合分析,是对各方当事人的行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大小的确定结论,并对交通事故而产生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以及民事责任具有直接的影响。涉及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如此重要影响的“行政行为”,却不能给予合法、有效的救济保障,与“有权利,就要有制约,就要有救济”的行政法理念是不符的,也是与我国当前的立法精神是相违背的。造成了当前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公平性和正当性的质疑不断。有鉴于此,本文将结合我国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相关理论,在明确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等概念的基础上,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厘清,明确观点,发现当前事故责任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寻求合理、有效的救济途径和方式。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概念;第二章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存在的问题;第三章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理思考;第四章完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了定义,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在第一章对道路交通事故与国外有关国家的定义比较之后,对道路交通事故构成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道路交通事故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道路交通等法律、法规规定,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事故责任承担的原则,明确了事故责任认定的概念、特征以及作用。同时,从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渊源,分法律、法规以及规章三个层面,对我国当前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对事故责任认定性质的具体规定进行了概括的描述。以此来寻找引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性质争议的法律根源。
   第二章从理论界关于事故责任认定是鉴定说或具体行政行为说的理论分歧入手,分析了上述两种观点的法律规定和理论依据,并对我国当前事故责任认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认为主要存在事故责任认定程序制度缺失、救济方式不健全、责任分配标准不统一、事故责任认定无权威、立法不明确等。
   笔者在第三章分析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公职行为、行政责任等概念以及确认性行为行为属性的基础上,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进行了法理上的思考,同时将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行政裁决等比较后,提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行政确认的观点。
   根据上述论述以及当前事故责任认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制度的办法:确立责任认定的制度,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事故责任认定唯一机关,引进事故责任听证制度,建立事故责任调查权和事故责任认定权分离的制度等;从明确认定行为性质、细化认定工作程序、确定责任分担规则等方面,健全责任认定的立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