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民营图书出版业研究
【6h】

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民营图书出版业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在我国图书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因为诸多历史因素,国有图书出版业在图书产能、品种结构与发行终端上都一时无法满足图书市场的巨大需求,于是首先从图书出版业下游的零售环节出现了第一批民营小型书店和书摊,作为新华书店系统的“补充”力量用以解决广大读者“买书难”的问题。这些小型书店依靠灵活的机制和追逐利润的热情,有一部分逐渐发展成为规模化的民营图书发行公司,及至在2003年获得了“总发行权”,开始与新华书店“平起平坐”。几乎与此同时,更有诸多民营图书发行公司在谋求资本增值的商业理性和“刊布经典”的人文理想之双重因素作用下向图书出版的核心领域--“图书策划”渗透,逐渐诞生了一批在教育出版与大众出版领域富有竞争力的民营图书文化公司,引领了当代教育理念革新与大众阅读的潮流。至2009年,我国民营图书出版业已蔚为壮观,发行领域有民营零售网点11万家,从事图书出版策划业务的民营图书文化公司有3万家,民营图书出版业已成为我国图书出版业名副其实的“新兴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民营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置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图书出版制度变迁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审视,通过对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历史与动因、产业布局与现状、大众出版领域的出版创新、民营图书出版业与国有图书出版业的商业互动、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历史贡献等诸多问题的聚焦来探讨民营图书出版业现象。研究中力求瞻前顾后,经纬交织,从历史的纵向和现实的横向展开全面剖析。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如下:第一章是绪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现实背景、主要问题、研究意义、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结合时代背景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历程。第三章采用截面研究的方法,首先分析了民营图书出版业基本的产业布局,然后重点对策划和发行两大环节中的代表性民营图书公司进行了评介。大众出版的发达程度代表一国图书出版业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民营图书出版业在大众出版领域最为活跃,业绩最为突出,创新了我国图书出版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故第四章专门辟出用以分析民营图书出版业在大众出版领域的商业探索。第五章探讨了民营图书出版业和国有图书出版业的商业互动。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图书出版业和国有图书出版业之关系先后经历了补充、冲突和合作为主要特征的三个重要阶段,民营图书出版业是国有图书出版业革新的重要驱动因素。第六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动因,在广泛的历史情境下对促进民营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多元变量进行了分析探讨。第七章也是本研究最后一章评价和分析了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历史作用、经营管理、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发展路径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图书出版业对于提高我国图书出版业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图书出版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缓解图书出版业投资不足,进行图书出版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亟须有所提升。第七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也着重对一些制约民营图书出版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民营图书出版业未来发展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及其作用有目共睹,然而由于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其在政治地位、社会形象、行业声望甚至媒体建构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由此影响民营图书出版业下一步的发展与我国图书出版产业整合的进度和质量,损伤我国图书出版业的整体价值。我国图书出版业想要做强做大,就应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规律的原则,释放民间的出版先进生产力,激发民间图书出版原创力,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解决好民营图书出版业的问题。认识是实践的先导,鉴于此,本研究力图把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结合起来,试图追溯其历史,探究其动因,分析其机制,剖析其本质,明确其作用,讨论其地位,希冀为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和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做强做大,达到“大繁荣”,实现“走出去”有所裨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