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在华外资银行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h】

在华外资银行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现有的关于银行绩效评价和外资银行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借鉴了其中关于绩效评价的各种方法,最后采取基于因子的研究方法对在华外资银行的绩效作了分析和排名。在现有外资银行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情,选取一系列自变量指标(分为公司层面数据和国家层面数据两大类),设计了计量模型,并结合现有文献中关于其中部分变量的分析,作出它们对绩效的影响结果的假设。然后,本文对世界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中中国的25家法人外资银行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了显著影响外资银行绩效的因素的实证结果。
  为了深入探讨其中哪些因素通过怎样的途径影响了其绩效的哪个方面,本文结合之前的因子分析法,将综合绩效重新拆分成四个公共因子,分别进行回归,并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最终,本文发现外资银行的绩效与其城市覆盖度、进入时间、母行净息差、母国对中国的外资直接投资、母行资产规模正相关;与母行营运收入占总资产比、母国GDP以及中国对其母国的外资直接投资负相关。
  根据对影响外资银行在华绩效的因素的具体分析,本文得到以下几个推论:
  1)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时间长度有存量效应,由此所造成的银行间的绩效差距在短时间内不易被改变。
  2)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的普遍扩张策略是优先发展城市覆盖度。这使得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规模与其城市覆盖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然而,这对其利润增长并没有帮助。
  3)实证结果揭示了中国的外资银行以地域区分可能有如下特征:一是以港资银行为代表的亚洲银行。它们享受了中国政府的多项优惠政策,进入门槛低;同时它们拥有与中国文化背景类似、双边贸易频繁的优势,潜在业务机会多。这种高回报的机会和低进入成本吸引了各种级别的亚洲银行争相进入中国,造成亚洲银行良莠不齐的状态。二是政策偏袒使得进入中国的欧美银行较少,且现有的欧美银行大多为大型国际全能银行,在中国它们以投资业务为主,存贷业务为辅,规模小,回报高,经济效率高。但是若要作为商业银行长期发展,他们目前的小规模可能将是未来发展的瓶颈。
  4)外资银行在母国的盈利能力对其在中国的绩效有两个方向的作用,一是作为可借鉴的经验帮助其在中国发展,二是作为机会成本成为阻碍力量。但本文实证表明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
  5)外资银行母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和双边贸易为外资银行提供较多的业务机会,其中贷款业务居多,对外资银行绩效有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对外投资的增加给外资银行带来的更多是存款业务,削弱其绩效表现。
  本文最后对外资银行在华的经营策略和中国政府的相关招商政策制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对外资银行的建议:
  1)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纵向发展可能比横向扩张更有经济效率。
  2)有能力的外资银行应发展其交易部门,平衡拓展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形成多元化的利润来源,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
  对政府的建议:
  3)鼓励企业对外投资,这能使在海外的中国银行获得潜在的业务机会(且以贷款居多),帮助它们提高利润,增强中国的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4)在对外资银行的招商引资的政策上,不应对港资或亚洲银行有太多偏袒,而应着重被引入的外资银行的质量,吸引欧美具有丰富金融市场经验的外资银行进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