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放射性内耳损伤临床分析及黑色素在放射性内耳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6h】

放射性内耳损伤临床分析及黑色素在放射性内耳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一鼻咽癌IMRT技术下放化疗患者放射性内耳损伤临床分析
   背景和目的
   我国是鼻咽癌高发国,放射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放射治疗也是其他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1]。近年来,头颈部肿瘤治疗后五年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但随之而来的远期副反应也越来越被认识,其中放射性耳病发病率居晚期并发症的第二位[2]。放疗后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hearing loss,SNHL)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后遗症,尤其是联合化疗的患者更为常见,此种损害特点为延迟发生、进行性加重、不可逆的听力下降,而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3]。因此,在放疗患者中对内耳损伤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放疗物理和放射生物的进展,调强放疗已成为鼻咽癌的标准放疗技术,放疗计划制定和实施中对内耳进行剂量限值成为可能。我们拟通过对骨导4K Hz电测听值作相关回顾性分析,了解鼻咽癌IMRT技术中化疗患者年龄、剂量等因素对SNHL发生率的影响,并尝试寻找耳蜗放疗剂量限定值,提供放疗计划制定中耳蜗剂量限值参考。
   材料与方法
   共有2009-2011年中29例(58耳)放化疗方案完全一致的病例进入此项研究。所有病例均为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行TMRT放射治疗和PF方案化疗。所有病例年龄≤55岁(以减少老年性SNHL对听力测试结果的影响),放疗前听力水平均正常(检测显示为正常电测听),在随访时均无肿瘤局部和区域复发及全身转移,有完整的体检记录及听力学检测资料包括耳鼓膜描述、电测听、声阻抗测试。入组时,我们排除放疗前后声阻抗鼓室图为B型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有可能影响骨导测听值)。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6个月、放疗后1年、放疗后2年均随访电测听和声阻抗的情况,入组患者截止时点至少为放疗后12个月。以骨导4K Hz电测听值(阈值增大≥10dB认为有意义)作相关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分析和odds ratio分析,分析放射性内耳损伤相关因素,确定内耳剂量限定值。
   结果
   58耳符合电测听分析条件,放疗后25.8%耳恶化。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放疗剂量(p=0.01,评估值0.46)、年龄(p=0.002,评估值0.47)均与SNHL发病率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放疗剂量(p=0.02,评估值0.76)、年龄(p=0.005,评估值0.14)均与SNHL发病率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3.OddsRatio分析发现:剂量评估值为1.001,年龄评估值为1.151,两者均是SNHL发病率的危险因素。4.对剂量与放疗后SNHL的发生率相关性的研究发现:良好组和恶化组之间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良好组剂量36.87Gy,恶化组剂量39.43Gy,P=0.0492),我们推荐在放射治疗计划制定中耳蜗剂量应限值在37Gy以下。
   结论
   鼻咽癌IMRT技术下的放化疗患者,无论是线性回归模型、logstie回归模型还是Odds Ratio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致。耳蜗照射剂量、年龄都与放疗后SNHL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为了预防IMRT技术下鼻咽癌放化疗患者SNHL的发生,推荐剂量值保持在37Gy以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