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市营利性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回顾性分析与监管对策研究
【6h】

上海市营利性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回顾性分析与监管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资料的来源、内容及质量控制

三、资料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结果

一、趋势分析

二、构成比分析

三、发生率分析

四、区域分布

五、类别分布

六、重点监管指标与原因分析

七、重点监管区域、对象与原因分析

第四部分:讨论

一、重点指标与营利性医疗机构执业现状一致

二、监管既要强化重点指标,又要兼顾整体执业状况

三、内、外因共同导致不良执业行为增多

四、调整监管策略,加大监管力度

五、本研究尚未涉及但亟需关注的问题

六、论文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第五部分:建议

一、加强宣传培训,促进医疗机构自律

二、深化行业管理,引导市场准确定位

三、加强信息公示,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四、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加强政府监管职能

五、建立信息的共享互通渠道,提高预警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声明

展开▼

摘要

2000年以来,在鼓励社会办医政策的引导下,营利性医疗机构迅速发展,其中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机构,发挥其特长,针对特定疾病和人群,提供高端服务或拾遗补缺,满足了部分医疗需求,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同时也有不少营利性医疗机构盲目进入医疗服务市场,形成低层次过度竞争。其规模、医疗水平等均不能与公立医疗机构抗衡,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缺乏一定的竞争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这些问题也给卫生行政部门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目前监督管理方式在针对性、有效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近年来,卫生行政部门也逐步认识到营利性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以及监督力量与监管手段的局限性,在各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努力与探索。2007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在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在实施《办法》过程中也发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发生与医疗机构经营性质的关联性非常强。
  本课题尝试对本市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营利性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从不良执业行为的发展趋势、构成比、发生率、区域分布与机构类别分布等几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与比较分析,描述营利性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发展趋势、构成比、发生率、区域分布特征以及机构类别分布特点,并加以比较分析,选择发生频率高、构成比重大、呈上升趋势的不良执业行为作为重点监管指标,选择总体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发生比例高、达到严重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的区域及机构类别作为重点监管区域及监管对象,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监管策略。同时邀请市卫生局、市卫生监督所、区县卫生监督所、医院管理专家进行专家座谈,针对其发生不良执业行为的主要原因,结合营利性医疗机构现状,提出干预措施和建议,提高营利性医疗机构监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上海市营利性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的分析,发现营利性医疗机构发生频率高、构成比重大、呈上升趋势的不良执业行为主要集中于消毒隔离与医疗废弃物、医疗广告、其它各类规章制度、人员、诊疗科目、放射诊疗、医疗技术等7方面,12类不良执业行为。市区相对郊区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分布面广,但郊区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的分值高。且不良积分主要集中于医院和门诊部这两大类别,尤其是综合医院和综合门诊部。经专家座谈会,结合专家意见分析后认为7大方面12类不良执业行为同目前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执业现状是一致的,但现阶段营利性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的自觉性方面还是非常欠缺的,因此当前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监管在突出重点指标的同时亦不能忽视对其整体执业状况的兼顾。并要及时根据区域分布特点调整监管策略,要进一步加强对门诊部以上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郊县要加强监管的覆盖面与频次。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营利性医疗机构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培训,促进医疗机构自律;深化行业管理,引导市场准确定位;加强信息公示,完善社会监督体系;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加强政府监管职能;建立信息的共享互通渠道,提高预警分析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