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鼠皮肤无绿藻感染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6h】

小鼠皮肤无绿藻感染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小鼠皮肤无绿藻感染动物模型的构建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小鼠皮肤无绿藻感染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基因芯片技术医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附录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小鼠皮肤无绿藻感染动物模型的构建
  目的:构建小鼠皮肤无绿藻感染模型。
  方法:BALB/C小鼠分为4组,A组为免疫抑制小鼠,腹部皮下接种1×109孢子数/ml中型无绿藻波多黎各变种悬液组;B组为免疫抑制小鼠,腹部皮下接种1×106孢子数/ml悬液组;C组为健康小鼠,腹部皮下接种1×109孢子数/ml悬液组;D组为对照组,健康小鼠腹部皮下接种生理盐水溶液,每个部位接种量均为200μl。接种后第7、14、28天时观察各组小鼠腹部皮损变化,并进行腹部皮肤病理及真菌检查。
  结果:A、B、C组小鼠接种处均出现丘疹、脓肿,部分出现溃疡、结痂,感染率均为100%。A、B、C三组小鼠的腹部皮损直径,组内相比,均在第7天时最大(P<0.05),分别为(6.75±1.09) mm、(5.88±1.17) mm和(5.96±0.99) mm;组间相比,在接种后第7、14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8天时,A组最大(P<0.05)为(4.38±0.86) mm。实验组基本病理改变为坏死、脓肿、肉芽肿形成,HE染色和PAS染色均可见孢子,皮损直接镜检可见孢子,培养为无绿藻生长。对照组未感染无绿藻。
  结论:腹部皮下接种法可在免疫抑制和健康小鼠成功建立皮肤无绿藻病动物感染模型。
  第二部分:小鼠皮肤无绿藻感染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小鼠感染无绿藻皮肤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这些基因在皮肤无绿藻病中的作用,从而对皮肤无绿藻病有更新的认识。
  方法:分别提取免疫抑制小鼠感染无绿藻的皮肤组织和对照组皮肤组织,抽提总RNA,反转录成cDNA同时进行单色标记,和小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杂交,经过芯片扫描和数据处理,分析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部分差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验证。
  结果:感染无绿藻的小鼠皮肤组织中表达差异>2倍的基因共有9902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4974个,表达下调的基因4928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信号转导、细胞粘附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另外还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信号通路如趋化因子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等。差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基因芯片的结果趋势一致。
  结论:皮肤无绿藻病的发生涉及众多基因表达的改变,芯片技术可以有效地筛选出皮肤无绿藻感染小鼠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进一步探索皮肤无绿藻病的发病机制,有效干预或治疗皮肤无绿藻病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