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H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实证研究——利率市场化重启后
【6h】

SH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实证研究——利率市场化重启后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基准利率的理论与实践

2.1 利率二重属性及辩证关系

2.2 利率属性与基准利率的关系

2.3 国外基准利率的选择

2.4 基准利率选择的一般原则

第3章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基准利率

3.1 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3.2 国外主要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3.3 我国市场化进程

3.4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瓶颈—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第4章 潜在基准利率的定性分析

4.1 候选基准利率的优劣比较分析

4.2 SHIBOR

第5章 基准利率有效性实证

5.1 样本和数据选取

5.2 SH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实证

第6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利率市场化是各国金融市场建设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始于上世纪80年代,并且一直在有序、稳步推进。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始于利率的放松管制,终于成熟利率体系的建立。成熟的利率体系不仅能合理为资金定价,还能有效传递货币当局的政策意图。评价一个利率体系是否成熟完善的重要标准是,其是否拥有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基准利率。
  我国央行于2007年1月4日推出重点培育的基准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SHIBOR)。但市场对SHIBOR产生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SHIBOR的功能存在疑问。笔者认为,要真正培育出具有基准利率地位的SHIBOR,我们首先需要理清利率市场化与基准利率的关系,再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分析SH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合理性。
  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对基准利率进行定义并阐释了基准利率选择的一般原则;第三章理清利率市场化率与基准利率的关系,分析目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第四章定性分析SH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合理性。第五章则从实证角度对第四章的结论进行验证。选取了2012-2013年的SHIBOR、回购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沪深300指数、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作为样本数据,分别采用归纳比较法、相关系数、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函数等计量方法对不同期限的SHIBOR品种的市场性、相关性、基础性、稳定性进行实证分析比较,考察SHIBOR是否满足作为基准利率的条件。另外,本文还对运用EGARCH模型对SHIBOR的波动性进行建模,拓展研究其重要的金融属性;第五章,结合前述分析的结果,为我国进一步强化SHIBOR的基准性,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笔者认为SHIBOR推出7年后,其对市场的引导作用不断加强,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时间较短,许多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有待改善,SHIBOR的基准特性也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从而提高我国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货币政策的传导力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