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湖湘三农论坛
湖湘三农论坛

湖湘三农论坛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长沙
  • 出版时间: 2008-07-31

主办单位:;湖南省政府;;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会;;

会议文集: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行政吸纳政治”这一概念是金耀基在总结港英政府治理模式之时归纳出来的理念,通过“行政吸纳政治”的过程,“把社会中精英或精英集团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吸收进行政决策机构,获致某一层次的‘精英整合’,通过这一过程赋予统治权力合法性,同时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金耀基认为,通过这一过程,促成了一个英国统治者与华人精英共同分担决策角色的“共治”局面,使港英政府成为政治上的“精英构成的共识性政府”。其实分析当时香港殖民统治在70年代后面对的严重的统治危机,通过这样一个行政吸纳政治的过程,解决合法性危机是其主导旨向。
  • 摘要:@@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当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回眸时看到,在这十个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30年来农村改革高潮迭起。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十个中央“一号文件”各有侧重,共同奏响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气势磅礴的主旋律,是我国城乡社会走向和谐发展、致力于共同繁荣的时代最强音。基于十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视角,从中可以看出中央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政策轨迹和改革创新。
  •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这些重大论断,一方面充分肯定了以公推直选为主要形式的基层党内选举制度创新成果,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指明了方向。成都市龙泉驿区早在2004年就开始在基层推行公推直选的改革尝试,经过几年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此调研报告依据调研材料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对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公推直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同时作了一些深入思考。
  • 摘要:@@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是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紧密结合、农工贸一体化有机连接的综合性农业,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现代农业具有如下特征:农业生产规模化、农产品品种最新化、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作业机耕化、农产品经营市场化、农产品加工精深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农民知识化。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其发展状况进行客观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现代农业的特征,广西现代农业指标体系的构建遵从科学性、代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数据易获取性等原则,主要由反映农业生产水平、农业技术水平、农业生态环境及资源利用水平、农村经济水平等指标构成。
  • 摘要:@@和谐建设进程中,经济社会步人了转型时期,农村形势不断发生着新变化,对各级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考验。乡镇党委处于农村工作前沿,及时适应形势变化,深入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是不断驾驭农村形势,有效推进和谐农村发展的迫切要求。
  • 摘要:@@农民富则国富,农村稳则社会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农业是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这个国家农业机械化的程度如何。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施,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迅速提高。据统计,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006年达38%,比2005年提高了2%,依此发展趋势,2007年可达到40qo;农业劳动者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2005年已降到39. 53%,这两项指标表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跨越的重要的转折时期。从国际经验和理论分析来看,机械化的发展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方面,我国的机械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机械化进程又具有不同的背景和条件;另一方面,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大型农机跨区发展作业都改变了农业生产成本,也对农民收入水平的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农业机械化的水平的提高对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影响需要实证的检验。
  • 摘要:@@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农村的发展可以用“天翻地覆”一词来形容且一点都不为过。农民从过去缺衣少食到现在住高楼洋房甚至部分农民成为有车有房一族的“城里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得非常快,这得益于党中央惠民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这些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所带来的巨大实惠。然而,这种巨大实惠的背后却隐藏着与后续发展不和谐的基调。如果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好好的处理,将对我国农村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 摘要:@@湖南是林业大省,林业在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项兼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一体的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特殊行业。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推进林业持续快速发展,必定促进整个社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是推进“一化三基”,实现富民强省,使湖南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一项功昭日月,福及子孙的伟大事业。我们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有利时机,把握机遇,抓住主要矛盾,采取得力措施,开展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湖南林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真正让三湘大地锦绣满园,山川秀美,让四水人民生活富裕,幸福安康。
  • 摘要:@@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当前,党和政府把农民问题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的产生既是解决问题的希望也是问题存在的需要。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受惠着眼点和落脚点,从农村社会保障现状来看,占全国老年人75%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容乐观。本文试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农村经济社会不同发展时期下农村养老模式变迁的路径,分析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变迁的动力,揭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存在的问题,寻查农村养老制度的合理安排。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总量获得了极大增长,乡村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蜕变,乡村生活越来越城市化、现代化,乡村生活对现代技术与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总体上来看,农村公共总产品的需求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然而,由于乡村公共品本身的排他性与准公共品性质,它不具备市场操作与运行的基础与机制,目前在乡村公共品供给上存在着多方主体,使得乡村公共品的供给无法达成理想的境地。随着乡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乡村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的现状成为制约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进步的主导因素,化解乡村公共品供给不足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寻求可能的解决之策是当前乡村公共品供给研究的现实问题,更是中国现代农业得以生根和成长的关键之所在。
  • 摘要:@@自中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以来,学界对现代农业问题进行了较多的探讨。相当多的研究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现代农业的模式、特征、发展规律和成功经验作了归纳和总结,并以美国为参照,找出中国农业的差距和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笔者认为,这些研究无疑是有益的,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吸取先进国家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也是必要和必需的。然而同时应该看到:第一,美国农业的成就斐然,但代价惊人,存在的问题已然暴露,以美国农业为中国的理想和目标,有待商榷。第二,中美两国国情、农情迥异,农业发展面对的矛盾和担负的任务并不相同,复制美国农业模式,非但难以解决我国的问题,反而会产生许多新的困难。从中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出发,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必然选择。
  •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目标。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只有充分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才能从根本上使农民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因此,要在基层开展村民自治活动,全面推进以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进一步强化基层民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 摘要:@@经济学家把失业通常分为三种类别:即摩擦性、结构性以及周期性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市场中某些机能的不完全,使得适合空缺职位的失业者无法立即就业而处于失业状态。比如雇主很少会雇用第一个应征的求职者,他们总想要雇用最合适的人。同样地,求职者通常也不大肯立即接受第一个应征到的职位,他们会在各种可能的机会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所有这些求才与求职的行为都要花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就存在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改变使得某些类型的工作消失,而失业者对新创造的工作机会又缺乏技能不能胜任所造成。如电子计算机在工厂企业的普遍使用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但是许多工人由于不懂得操作电脑只能下岗,这就形成了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的失业,也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根据凯恩斯的分析,就业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国民收入又取决于总需求,当经济周期进入萧条阶段出现由于总需求不足引起的短期失业就是周期性失业。
  • 摘要:@@二十多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安徽风阳小岗村开始施行,明确了农村土地使用权以承包方式归属农民所有的问题,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实现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飞跃。第一个飞跃虽是很大进步,但其分散、弱小的生产经营特点很难适应现代化、集约化、市场化、信息化和高效化的农业发展要求:单个的农户生产品种单一,许多产品是低品质的“大路货”,在产业结构上缺乏竞争力;弱小的农户不具备从事科技农业、精细农业和高效农业的现代科技手段,产品科技含量低,在质量上缺乏竞争力;分散的农户,缺乏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在仓储、运输等方面交易量小而成本高,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封闭的农户,市场信息不灵,盲目生产,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尤其是农户之间的盲目、无序竞争,又导致农村市场无序,出现农民“买难”、“卖难”、土地产出比较效益低,农户增收致富难。对此,农户迫切希望在农业生产经营上走联合与合作的道路。苏州市吴中区立足区域经济优势,积极推行以农村土地有效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优化配置农村土地、劳动力等各种资源,巩固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有力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对各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摘要:@@@素质是人或物在某个方面具有的特质和基本条件。人口素质是指在天生遗传基础上,经后天社会实践积淀而成的生理和心理的、内在的基础条件。农民素质指农村劳动者的基本性质、基本素养,包括身体素质、教育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现代意识等。①身体素质主要指健康程度、体质强弱、寿命长短、营养状况、抗病力等。②教育素质包括一定的文化知识,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和诸如观察、判断能力等。③经营管理素质包括农业生产知识的掌握程度、农业技术的应用水平和采用能力、农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等方面。④科技素质主要指农民所掌握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经验、生产技能等达到的程度,往往用受教育程度或技术水平来衡量。⑤现代意识主要体现在农民法制观念、婚育观念、环境保护、迷信、宗教观念、参与民主选举等方面。
  •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为此,积极开展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转力度,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年来,各级党和政府为了提高农民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加大了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就业能力,增强了我国产业的竞争力,而且为城市创造了无尽的财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税收。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不断前进。
  • 摘要:@@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客观上迫切要求我国农村与农业同步跟进现代化,构建新农村只能而且必须奠定在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基础之上。在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一系列新经济政策的感召下,发展现代农业将成为我国未来一定时期内促进农村社会经济转型与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的重大战略举措和根本任务。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从战略路径上远眺,我国宜沿着以技术装备升级、专业分工深化、结构规模整合、科技增量投入、产地生态保育与公共服务推助为主线的复合式轨道,立足现有区域产业雏形,致力农业生产力结构改造与农村经济关系的调适,缔创并形成以农、牧、渔、林为主且较发达的多类别食品产业、原材料产业、生物产业、医药产业、园艺产业、生态产业及其他农村资源伴生性或衍生性的现代新型农业产业群与社会相关服务产业群,既深度启动和扩展活力不足的内需市场,又夯实和稳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民生基础。
  •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围绕中国农村公共产品问题,已有不少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概言之,其研究角度一般集中在宪政建设宏观层面或者微层面如公共财政视角、各级政府职能视角或者民间组织视角等,且现有的成果多集中在法内制度层面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于法外制度的创新则是关注甚少。若从不同的视点(立场)、视角,即通过“外、内”与“上、下”系统全面从供给主体的层面上或者从农民需求的层次上分析,才能更好地全面地研究农村公共产品现状,才能系统全面研究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尽管近年来国家财政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但是对于广阔的中西部农村来说,还是杯水车薪。那么,如何解决当地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当前农村的农民实际上就是有着不同的联系力量将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了事实存在多中心或者多元权威治理的态势。那么,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中的法外渠道是否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乡风文明”相冲突?在“非正式制度”范畴的乡村里,法内制度与法外渠道如何共存?本文意图抛砖引玉,以求有所提高。
  • 摘要:@@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纵向看,它大致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从横向看,它至少应该区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从所涉及的对象看,它必然包含政府、农民和龙头企业三个方面的主体。目前,作为中部省份的湖南,其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在总体仍处于早期阶段,政府、农民和龙头企业尽管都有所行动,但尚未形成良性互动,三者之间“各讲各的话,各搞各的事”的现象还十分普遍,因此,如何促进三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良性互动,成为了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本文将以湖南省长沙市为实证分析对象,重点研究政府和农民的互动问题。
  • 摘要:@@政治权利是按照国家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是经济的上层建筑”之观点,它是公民的经济要求在政治领域的集中表现,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其他权利最根本的基础。现代社会当中,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由宪法、法律确认的,并受到宪法、法律的保护;同时它又受经济、文化等制度体系的制约和影响。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广度、频度、向度和深度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化程度的标志。
  • 摘要:@@订单农业也称为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指农户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契约安排,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它规定了农产品的生产数量、价格、质量、交易时间以及各方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订单农业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交易成本低于(普通)市场的准市场,既有市场属性,又有一定的企业属性,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从而降低了运行费用,提高了运行效率。但订单农业违约事件频频出现,订单农业履约率极低。早在2001年《经济参考报》即报道称,我国2000年订单农业的整体合同兑现率不足20%,有80%左右的订单成为一纸空文。另据《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4月18日一项报道称,“订单农业,这一被国际经验证明有效、并被定位为中国农业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的经典模式,进入中国十年后,因其不到20%的订单履约率而显得似乎水土不服。”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订单农业履约率如此低?有什么更好的制度安排能够提高订单的履约率?
  • 摘要:@@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合作法》,规定2007年7月1日起施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 摘要:@@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提出: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这对扩大人民民主,统筹城乡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 摘要:@@2003年农村居民人家受教育年限为7.6年,比城镇低3年;农村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75.14%,而城镇为55.45%;农村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5. 86%,而城镇高中以上占33. 55%;农村文盲率为11. 7%,而城镇为5.23%。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资料来源于《2004中国农民素质发展报告》)。从对全国5000多户农民的调查来看,初中水平仍是农村劳动力的主体。为了弥补农民文化素质低的问题,各地政府依托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农民技术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如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等,对提高农民素质、劳动力转移及增加农民收入等取得明显的效果。但目前,这方面工作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使更多的农民接受培训(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目前接受过职业培训的只有10%左右),另一方面,在培训内容和手段上需要进行完善,使其更具针对性、适用性,适合农民的需求。此外,新型农民不仅仅是掌握一两项技术,应该有更重要的内涵,如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 摘要:@@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最近几年,各级政府付出了巨大努力,明显缓解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短缺。但农村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和公共服务严重不到位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求矛盾的症结在哪里?政府如何才能提供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呢?为此,2007年,中改院设计了两类问卷,分别针对“三农”专家、和县乡村干部这两个不同的社会群体,期望从中得出一般性结论和存在的分歧,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服务。本次调查,中改院共发放400份专家调查问卷,回收问卷216份,其中有效问卷214份;县乡村干部问卷调查对象涵盖了中国东、中、西各省(市、区),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问卷678份,其中有效问卷640份。
  • 摘要:@@宏观法经济学是现代法经济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核心研究主题是法律与经济增长(发展)之间的关系。科斯(1960)说明产权法律制度能够影响资源配置状况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将产权保护、契约执行的法律制度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制度安排。
  • 摘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是长期形成的,因此,必须要有战略、有重点、渐进地改变农业和农村的落后面貌。
  • 摘要:@@有关生育的经济学理论工作基本上都源于Harvey Leibenstein和Gary S.Becker的研究。Leibenstein认为,父母对生育子女的选择取决于该孩子的预期的成本效益。孩子的效益包括劳动一经济效益、养老—保险效益消费一享乐效益等,养育孩子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影子价格)。Becker在莱宾斯坦理论基础上,引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提出孩子的净成本概念。若净成本为正值,则该边际孩子相当于一般耐用消费品;若净成本为负值,则该边际孩子相当于一种耐用生产品。家庭可依据净成本正负,进行生育决策。以消费选择为基础的生育经济理论招致非经济学家的很多批评,R.A.Easterline综合了经济学家与非经济学家关于生育的观点,加进孩子的供给和生育控制成本两个变量,发展成为孩子的供给—需求理论。
  • 摘要:@@新农村建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根本目标,其关键就是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治理的本土化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如何科学地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使农村实用人才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建立一套合理、实用的评价体系,按标准、按梯度地把农村实用人才真正地纳入国家人才开发战略规划之内。本课题立足于人才开发的社会实践,从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出发,对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研究思路。
  • 摘要:@@2007年7月有幸成为梁漱溟乡村文化发展中心农村第三期发展人才计划学员,于9月到了河北顺平望都试验区蹲点一年。借此机会对新乡村建设下的农民合作组织有一个基本的接触。
  • 摘要:@@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后,党的十七大又再次将关注的焦点锁定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由此可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既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充分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以“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主线,对我国未来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进行了新的全面部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中央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新任务和新使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问题。
  • 摘要:@@本调查报告通过对农业科技园内涵、特征及其功能,并以江苏省傅家边农业科技园为具体实例描述了农业科技园对当地农村所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傅家边农业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对当地农村的所产生的影响,笔者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机会对傅家边农业科技园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有针对性的对傅家边科技园、当地农民、当地政府的访问式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整理最后得出结论,即:农业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对活跃地方经济,改变农村生产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摘要:@@农村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背景,必将引起乡村治理的变革,对现有的治理格局提出了新的要求。
  •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对我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的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创新。建设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明确重点和抓手,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八项工作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几年来,凉山州的经济发展就GDP的增长速度而言位居四川各市州前列,同时位居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前列,这为凉山州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济环境。但是凉山州的特殊人文自然环境的新农村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 摘要:@@中国革命大都以土地革命为开端,土地革命成为中国革命的最为重要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从农村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就是一场新的农村土地革命。中国的农村变革,其实质是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变迁。国家的农村政策引导农民社会实践,农民社会实践推动国家土地政策变革。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农民对土地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着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民对土地的认识及实践表现为三个明显的变化,从而也产生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 摘要:@@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当前,湖南省农业的内部结构存在许多制约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要农产品供求中的数量矛盾基本缓解,但品种、质量矛盾明显突出,生产怎样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情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过去农业经济发展主要受资源不足制约,现在又增加了来自市场需求方面的制约,而且,在目前情况下市场需求制约表现得更为突出;三是目前湖南省经济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时期,在经济增长速度上不去、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趋缓、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和农产品本身的收入弹性系数下降的情况下,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的难度就更大。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用新思路、新办法来加以解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切实抓好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准确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新阶段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三湘崛起、实现富民强省的历史任务。
  • 摘要:@@1990年,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农村改革发展道路时指出:农村发展要经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发展。”发展集体经济是农村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与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而农村财务担当着农村集体经济“大管家”与“守护神”的重要角色。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富有效率的财务治理机制的有力支撑。
  •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我国的《村委会组织法》从试行到正式颁布实施已历时20余年,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是否真正得以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真正依法实行?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能给以深刻的启示。
  • 摘要:@@流动人口在我国已经达到1.5亿人,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0%。今后若干年,流动人口的数量还将增加。深入研究人口流动对社会带来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及时做好防范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摘要:@@关于乡村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一是试图对乡村关系做出一个应然状态的判断,其或者从制度规范出发,或者最终归依于制度规范的制定,这主要体现在乡村之间究竟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还是一种似乎更加切合农村发展实际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二是在田野经验中力图对乡村关系的应然状态作出描述和解释,以真正理解乡村政治社会现象的本质以及国家权力在基层社会运行的机制。如果说后者所代表的研究取向是本文的一种研究前提的话,那么如何在既有的经验研究中进行定位则是本文的一种努力。事实上,税费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以来,乡村关系由于双方各自的调适而已经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这种新的乡村关系是什么以及乡村关系变化的逻辑还并没有被呈现出来。反观既有的经验研究,其大多数是聚焦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而对乡村关系缺少一种变迁和比较的视角。本文正是在具有明显具分水岭界限的前后两个时期中去阐述各自乡村关系的特点,希望能够对以时代问题的敏感来捕捉到乡村关系变迁背后的隐秘。
  • 摘要:@@“一事一议”制度首创于安徽省税费改革时期,是作为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推出的,主要是指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凡村内兴办农田水利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改水等集体生产公益性事业,如果涉及收费和投劳等问题,必须通过村民民主表决的方式来进行。按照《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的规定: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提留被取消,用于农村公益性建设的公积金项目随之也不复存在,再行筹集资金必须通过“一事一议”;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统一规定的农村劳动积累工和农民义务工,再需农民投劳进行公益建设,也必须通过“一事一议”。为规范“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制度,安徽省紧接着又推出了《安徽省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筹资筹劳必须遵循“村民自愿、村民受益、量力而行、上限控制、程序规范、使用公开”的原则。安徽省推出的“一事一议”制度很快就成为各个省市在税费改革中效仿的模板,成为后税费时代乡村社会公共品供给的官方政策。
  • 摘要:@@2008年4月一场始于菲律宾的国际粮食危机几乎毫无征兆的突然爆发,随着多国宣布减少或禁止大米出口,危机迅速蔓延开来,目前已经导致全球多个发展中国家因为粮食短缺而发生骚乱事件,国际稻米价格亦迅速攀升到历史新高。菲律宾,一个人口不过9000万人的小国都不能依靠进口保证国内粮食安全,这证明了我国奉行粮食自给自足政策的正确性。此次粮食危机显示,一国长期执行错误的农业政策也许在平时不会有所表现,一旦在某一时刻爆发却可能被迅速放大,进而演变成一场难以收场的危机。
  • 摘要:@@在传统中国,按费孝通(1998)的说法,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人社会,人口的流动率极低。在长达25年之久的集体化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把农民固定在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的生产队里,人口流动非常有限并且受到国家权力的诸多限制,形成了所谓城乡分立的二元格局,也正是通过这种城乡二元体制,我国完成了工业化体系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两大基本建设,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分田到户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农民外出务工逐步成为一个潮流,对我国城乡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城市再也无法离开广大农民工的辛勤工作,而农村则成了所谓的“空心村”,乡村社会再也不是费孝通意义上的熟人社会,春运期间的民工潮一次次见证着乡土中国的流动性,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农民工成为城乡一体化最重要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 摘要:@@农业生产包含着相互交织而又性质不同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对两类再生产效益的检验,都归结于同一种结果:农产品的质与量。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思路,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农业高产形势已经令世人瞩目。但是,由于重产量轻质量、重生产轻加工、重产值轻效益的传统观念还没有完全摒弃,农村、农民、农业问题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种现状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世纪经济新格局相差甚远,也与整个人类的需求趋势格格不入。因此,制约广大农村乃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产品(包括林、牧、渔产品)品质问题,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 摘要:@@农业的地方性特点与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社会联结方式乃至政治结构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而无视农业的地方性特点,以工业化甚至军事化的方式来组织生产必然违背其规律,最终会带来巨大损失,这一点已被计划经济时期的农业失败所证明。当然,农业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在当代中国,这种发展是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技术进步和市场化进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农村地区的治理结构没有跟得上这种变化,势必会制约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 摘要:@@所谓非均衡,是指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自然资源的不平衡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性。这些不平衡和差异性表现出某种异质特征,这种异质特征主要表现在区域分布上的自然条件的差异性,梯度发展格局下的农村收入水平的差异性,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兼业化程度的差异性,农民自身特质上的文化程度的差异性,以及政府组织构架下治理能力的差异性。
  • 摘要:@@农村税费改革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构成了近年农村发展的基本政策性背景。最近几年学界对税费改革的影响研究仍在继续,具体而言,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几方面问题的探讨或阐述。
  • 摘要:@@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大成果,在烟台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摘要:@@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才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发展。1978年来,农村人力资源对农村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农村能够外出打工的青年劳动力多数已经出去,赋闲在家的青壮年劳动力较少。根据我们调查我国农村农民70%以上主要是靠体力为主体挣钱,城市有技能的、年轻的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短缺,特别是有些高技能的劳动力高薪难求。我国农村已由劳动力的无限供给,非常廉价的供给转向需求较高素质农村劳动力阶段。积极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繁荣,就没有我国的全面繁荣,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根本的问题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通过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解决农民的知识化问题,从而达到以农村的发展来推进我国的建设,以我国的建设来带动农村的繁荣的目的。有学者认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农民的知识、技能和体能。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掘农村人群的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通过投资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使之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根本动力,它包括对劳动力的文化知识教育、医疗保健、职业技能培训以及促使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等支出。本文所称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农村及城镇提供更多优秀的人力资源,同时也引进农村需要的人力资源,促进我国全社会经济的高效和优化发展。
  • 摘要:@@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之后,“社会公平正义”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新执政理念正在逐步转变为各级政府的战略和政策。党的十七大号召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一切迹象表明,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将进入一个快速建设和发展时期。
  •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以中国农村包产到户为标志拉开序幕,至今已走过了30年历程。回眸这30年,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三农”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为此,要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依据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吸纳国内外现代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吸取教训,少走弯路,从而扎实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对此进行了系统调研,整理成文,以供同行专家参考。
  •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一个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和巨大发展的历史进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整体基本经验。要进一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和所要攻破的关键难点还是在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正是从这一实际国情出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和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
  • 摘要:@@当下,研究西部“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人们所关注的全国性、全局性的“三农”问题,往往包含了非常宽泛、非常复杂的内容。就西部“三农”问题而言,其区域性、特殊性、复杂性、危险性正好表现在:一方面,我国“三农”政策的出台依据大体以东中部省(市、自治区)的“三农”现实为蓝本,人们对西部“三农”的研究总体来说是不够深入的,国家“三农”政策所体现的西部特点和西部发展规律必然相应减弱;另一方面,国家的一切“三农”政策只有结合西部“三农”的实际来贯彻,才能真正有利于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西部相对的经济文化封闭性、落后性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的对中央政策的盲从和教条式理解的倾向却相对严重得多。笔者由此认定,西部“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不仅有利于在西部实事求是地落实中央的科学决策,而且有利于全国其他地方借鉴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而为全国性地整体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奠定科学基础。
  • 摘要:@@中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能否实现小康与现代化?农民小康和农业现代化最难也最关键。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下一步,中国最大的任务,是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随着地区分工体系的形成,中西部地区将成为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因此,中西部地区今后的最大任务就是推动农业现代化。
  • 摘要:@@现阶段,我国农村绝大多数农户的金融需求主要表现在存款与贷款方面,因为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在农村的低效率运行,农户的存款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而贷款需求却存在很大的缺口,农户的金融受到抑制。事实上,中国农村不但存在金融供给抑制,而且存在金融需求抑制,一方面农户在正规金融体系中借不到资金;另一方面,基于成本与收益的理性比较,农民也不愿意到银行与信用社去借资金,导致了中国农户的金融需求型抑制,农户的金融抑制是导致中国部分地区农村贫困与没落的主要原因。如何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因为金融不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是企业家赖以在经济体系中内生的重要前提,没有低成本运行的金融体系,具有企业家素质的农民就难以通过经济活动为自己的企业家能力定价,也就难以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农村的产业结构是农民企业家选择的结果。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对农户的融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寻找约束农户缔结金融合约的各种条件,并通过金融创新活动以降低农户在融资交易中的缔约成本,从而为农户的企业家活动降低成本。农户金融指的是农民的家庭金融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生产消费型金融活动,与其他生产消费型家庭相比较,农户所处的地域、所从事的农业活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主要表现在现金流量不稳定、资金用途难以区分以及农户之间收入不平衡三个方面。对于农户的金融特征,现有的文献已经有不少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以单个农户及其在社区中的金融活动为切入点,鲜有从更广阔的背景下来研究农户融资需求的。
  • 摘要:@@“活”,是三十年农村政策的主轴,农村改革的三十年也是农村社会生活越来越“活”的三十年。可以把三十年的农村政策分为“搞活”阶段与“放活”阶段,前有“搞活”,后有“放活”。农村以计划经济和人民公社体制为起点不断“活”起来,瓦解了人民公社,走出了计划经济体制。不可否认,农民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自由和经济收入;同时也不可否认,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降低。当学界反复呼吁强化农村组织的时候,中央在2002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把“放活”方针明确地表述出来,这个反差需要深思。在“多予、少取、放活”这六字方针中更偏好的是前面四个字,对于“放活”方针重视的不够,理解的也不够。认真地理解“放活”方针的内涵,特别是分析它对于农村组织演变的影响,对于思考农村政策的走向,探讨农村组织体系的变革之路,是十分必要的。
  • 摘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但是,如果不能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实条件和30年农村改革联系起来思考,具体做起来仍然可能不得章法。联系30年改革看农民合作经济发展,揭示合作社发展的现实逻辑,才能见怪不怪,找到好办法。
  •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突破口究竟放在哪个支点上,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理论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 摘要:@@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是人类永远无法离弃的战略产业。有着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如果严重缺粮,即使全世界倾仓而出,也救不了中国。美国学者斯特.R.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震动了中国和世界,时至今日,全球粮食价格的不断攀升,引发了世界粮食危机,再一次敲响了警钟:尽管这次危机有着众多的诱因,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非农产业的高附加值和增长的快速性对后发国家和地区来说,具有难以抵御的诱惑力,而农业的战略位置最容易被人忽视。
  • 摘要:@@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以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休闲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多功能农业,并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有效模式”。2007年8月29日,周强省长在全省市州委书记、市州长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休闲农业已成为湖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一个崭新的亮点和农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树立农村新风尚和新农村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市场经济要求资本、劳动力与其他资源自由移动,以便使资源能够按照市场价格信号进行最优化配置。而这一游戏规则得以实施的社会前提是制度赋予广大居民无障碍地自由迁徙与工作的权利,可中国推行市场经济尽管已逾30年,1958年所设立的户籍制度以禁锢农民自由迁徙与定居的本质内容却一直没有变化;尽管主管户籍制度的中央多个部委以及地方政府一直强调要进行改革,却始终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明确的改革方案或法律文件,即使是国务院关于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文件也回避了户籍问题;相反,不少地区与一些专家认为要继续筑高农民进入大中城市的门槛,当然,这种门槛是以提高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居民的素质,促进产业升级给其他地区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为名提出的。例如,用政府文件明确规定全国高校大学生可以进京沪的条件与高校名录;明确规定非户籍居民具备什么水平的知识技术、资本、财产规模才有资格申请城市合法居民等(党国英,2007)。但是,不论城市门槛的具体内容与形式是什么,其提出者都是城市居民,各种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也是城市政府,而被约束对象,主要广大农民,则没有任何发言权,更没有制度化的保障渠道使得广大农民拥有相应的政策建议权,导致其事实上只能够是任何形式政策、措施的接受者,即使某些政策措施对其极为不利。这种市场需要与实际的巨大反差以及城乡居民极不对称的权利与义务,只能够说明一个基本事实:即大中城市户籍的制度化存在使得一部分人能够轻易地获得额外利益,笔者将这种额外利益称为户籍红利,而支撑这一红利的物质基础则是被城市户籍排斥的广大农民,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农民,政治基础则是城乡居民的政治权利严重不平等,比较典型的是一个城市户籍居民的选举权相当于4个农民的选举权,从而在客观上导致了农民利益的真正代表基本上都只是各级人代会等政治组织的少数,各项政策、法律的出台基本上都由城市居民制订与执行,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政策、法律的城市倾向。
  • 摘要:@@要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判断,就必须有客观的依据,这些依据就是粮食安全的评价指标,根据粮食安全的科学内涵以及专家学者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现构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摘要:@@中国有13亿人口,近9亿在农村。“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随着中央连续两个1号文件出台,全国已有26个省市宣布全部免征农业税,这意味着新农村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无税时代。免征农业税加上实行“两补政策”,无疑将使农民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天下无税”不等于“天下无事”,乡(镇)、村基层债务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乡(镇)、村基层债务的问题不解决,乡(镇)、村基层组织就难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乡(镇)、村基层组织的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由于种种原因,乡(镇)、村基层沉淀了大量的债务。如何化解乡(镇)、村基层债务适应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构想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
  •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告诉我们,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如“三农”问题,老“三农”问题解决了,不等于说“三农”没问题了,只要“三农”存在,就会有“三农”问题,只是其矛盾在新的层次上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即所谓新“三农”问题。
  • 摘要:@@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已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但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和综合效益不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不大、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跟不上整个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发展步伐。所有这些,迫切需要我们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时,确立了新世纪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工作方法、技术路线和发展目标。并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明确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 摘要:@@众所周知,江苏是一个以平原为主的省份,但是,根据最新统计结果,江苏丘陵山区总面积为14700平方公里(合220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4. 3%,是江苏的重要国土资源。它涉及连云港、徐州、宿迁、淮安、扬州、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10个省辖市、35个县(市、区),2006年涵盖234个乡镇,3787个村,拥有206万户农户、670万人、352万劳动力。其中,丘陵面积超过20万亩的县(市、区)就有26个,占全省的1/4,丘陵面积超过自身总面积1/4的乡镇也有209个,显然是江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摘要:@@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国实行了以粮食直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为代表的多项补贴政策。这些措施初步形成了综合性收入补贴和生产性专项补贴相结合的补贴政策体系,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了国家对农业由“取”到“予”的重大转变。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类目和品种都具有多样化特征,类目上有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补贴品种从粮食、棉花、油料到生猪和奶牛,覆盖面越来越广。从目前和未来发展看,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处于上升通道,这是制定农业政策特别是补贴政策的重要基点。随着劳动力价格、土地边际投资成本、能源成本的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渐趋明显,这将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如何从政策层面充分考察这个问题,特别是将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和农业补贴联动考虑,将是我国政策制定和实施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反映在观念形态上,体现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或转型。虽然学界不乏关于当代中国文化的学术讨论,但是其中却鲜有真正关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探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现有关于当代中国文化的讨论,要么局限于主流文化的范畴,要么局限于精英文化的层面,将中国文化与中国主流文化、中国精英文化等量齐观。例如,著名学者俞吾金认为,当代中国文化是由中国传统本位文化、苏联马克思主义文化和西方的自由主义文化构成的。这一特殊的文化结构蕴含着以下的文化冲突:一是普世主义与种族中心主义的冲突,二是总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冲突,三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共同富裕的冲突,四是发展科学技术与科学主义泛滥的冲突,五是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文化心态的冲突。陈立旭也持类似的观点,认为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选择应该是“三大传统的良性互动”。他所谓的三大传统,即是中国文化传统、西方文化传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传统。如果将当代中国主流文化或精英文化视为当代中国文化(或当代中国文化的主要形式),那么什么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
  • 摘要:@@地方政府向农村选派大学生村官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展几年了。中央决定,自2008年始,将这一政策推向全国,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各方对中央的这一决定反应不一,有的人说“好得很”,也有人说“糟得很”。笔者对此略有了解,今就此谈几点看法。基本观点是向农村选派大学生村官是个好政策,但未必“好得很”,政策执行的结果也有“糟”的可能,问题的关键是要进一步明确政策目标,兼顾各方的需求。
  • 摘要:@@免农业税以来,安徽省乡村治理实践是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先导和主要内容的。2005年6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的意见》,决定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进入新阶段,改革的重点转向以深化三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一个转变、三个建立、一个改进”,即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农村基层管理新体制,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建立“三农”社会化服务新体系以及改进农村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改革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第一,适当调整了乡镇区划和村级规模,在税费改革已经合并减少乡镇和行政村基础上,进一步减少乡镇和行政村的数量。试点县的乡镇数量从363个减少到265个;行政村数量由6153个减少到4685个。第二,精简并调整乡(镇)党政机关内设机构,将原有的乡(镇)机构统一调整为3—4个办公室。首批试点县的调查资料显示,试点县乡镇的党政内设机构由改革前的1475个减少到905个,乡镇行政编制精简2137个。第三,积极尝试推进乡镇“主官合一”的领导体制改革,党政正职实行“一肩挑”、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大量减少乡镇领导职数,改革后的乡镇领导职数一般为7-9名。试点县共减少乡镇领导职数2138名,减幅达48. 1%;已有49. 4%的乡镇实行了党政正职“一肩挑”,其他乡镇也正在陆续实施中。第四,尝试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实行“以钱养事”制度。改革后乡镇一般设置3—4个事业单位,数量从改革前的2601个减少到1251个。第五,广泛推行乡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即在乡镇设置为民服务中心、在村设立代理点,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农业的发展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的威胁却通常缺乏风险处理的手段。农民的风险处理措施往往建立在较小范围内,甚至局限在亲友内。因此,很多农户为了规避风险,往往选择低收益、低风险的经营活动,这将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稳定。在遭遇大面积或者程度较深的灾害时,传统的分散风险的方式经常会失效,这就为农业保险的实施提供了前提。农业保险正是集中了农业风险,承担着补偿农业灾害损失的责任,是处理农业非系统性风险(如天灾人祸等)的重要财务安排,是把各方面用于农业的风险准备基金,通过保险和被保险的责任契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发挥补偿风险损失的制度安排。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是降低农业风险、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有效措施和基本保障。
  • 摘要:@@西方工业文明已经显现出发展的困境,韩国新村运动没能避免西方工业文明的侵蚀。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吸取韩国新村运动的教训,避免走西方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老路,并且超越西方工业文明,最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中国有着超越西方工业文明的文明传统、物质基础、历史经验和制度保障。超越西方工业文明的之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摘要:@@近年来,中央相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和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后,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颇具力度的政策措施,如取消农业税、粮食和农机直补、增加六小建设投入、降低教育收费、农村合作医疗补贴、农村金融改革、乡镇体制改革等等。
  • 摘要:@@近读黄宗智、彭玉生先生撰《小规模农业真是绝境吗——中国食品消费与农业结构转型前景》(正式发表时标题改为《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会与中国小规模农业得前景》,见《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一文,有一些不同意见,特撰此文,以表述一些看法。
  •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基本单位,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并具有地域经济特色和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目前,全国县域内陆地国土面积874万多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94.0%,全国县域内人口达9.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9%,全国县域经济GDP为6.45万亿,占全国CDP的55.15%,县域范围内,超过90%的经营单位为中小企业。由于,信息披露不完全,及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因此这些中小企业不可避免面临外源融资困难的问题,尤其银行信贷渠道不通畅;从银行角度分析,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信贷交易成本增加和风险增加,对于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偏紧无可避免。但是,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对于县域经济的规范边界尚未清晰界定,对于县域经济中包括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和操作体系等金融支持体系未能完全构建,因此,金融机构在立足县域经济服务时,因为信息不对称和交易障碍较多等造成交易费用过高等问题。
  • 摘要:@@粮食安全包括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储运、粮食贸易和粮食价格等内容体系的全面安全,其中粮食生产安全是一国粮食安全体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内容。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保障中国粮食生产安全尤其至关重要,最近由部分国家引致的国际粮食危机足以证明中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性。事实上,中国政府在保障中国粮食生产安全方面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特别是近五年来中国的粮食生产在面临着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条件下仍然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为国际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于此,中国政府仍然意识到保障中国粮食生产安全的未来责任和义务。由于中国国内粮食需求的继续扩大,城市化进程中粮食生产土地面积绝对数量的可能减少,中国政府保障国内粮食生产安全的基本参数即粮食自给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目标仍然面临着持续的压力。为此,就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若干调查。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