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上市公司个人解禁股减持行为研究
【6h】

中国上市公司个人解禁股减持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创新

1.5 各章安排

2.相关文献回顾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3.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3.1 制度背景

3.2 我国限售股解禁与减持情况

3.3 研究假设

4.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4.2 实证检验:个人内部人减持的信息含量

4.3 实证检验:控制权持有程度对减持行为的影响

4.4 实证检验:个人内部人减持对其后身份变更的影响

5.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启示

参考文献

7.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公司经营活动与大股东存在紧密联系。内部人一旦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则有动力在维持控制权的前提下,利用私有信息买卖公司股票,从而获得超额收益。2006年至2012年间,在全部对解禁股实施减持的主体中,个人内部人的减持规模逐年上升,交易频率与次数均超过公司机构类股东,成为减持解禁股的重要主体;并且,与超过半数的公司机构类股东选择在大宗交易平台减持不同,绝大部分个人内部人在二级市场直接减持。对于大宗交易平台上的交易,市场已准确推断其折价抛售的信息含量,并反映在随后显著下降的超额收益中;而对于二级市场减持的交易,其动机形成更为复杂。基于上述现象与特征,本文将个人内部人对解禁股的减持行为作为研究主体,检验了个人内部人减持行为的信息含量、减持的影响因素、控制权持有程度对其减持的影响、减持的经济后果,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首先,个人内部人的减持行为具有信息含量:其在减持当日获得显著正超额收益,而减持后超额收益显著下降,表明个人内部人掌握了市场未知的关于公司的内部信息;其在法规限制下的减持规模、心急程度以及身份确实预测了公司未来股价以及盈利情况。
  其次,市场因素以及公司基本面情况均对个人内部人的减持规模、心急程度产生影响。但控制权持有程度较大的个人减持比例更小、减持心急程度更高、获得超额收益更小。可见掌握控制权的个人内部人有动机通过减持来获得超额收益,但通常不会放弃控制权,减持可能出于平衡资产以及流动性方面的考虑。内部人的多重身份的确提高了其从减持中获得的超额收益。
  第三,个人内部人的减持行为产生以下经济后果:市场层面,个人内部人的减持对公司未来股票收益产生负面影响:个人内部人减持的心急程度越高、减持规模越大,公司日后股价走势以及盈利表现越差。个人层面,减持受内部人日后离职决策影响:控制权持有程度越高的个人在减持后离职越晚,减持规模越大的个人离职越早,说明个人内部人通过减持解禁股放弃了一定的控制权,以避免离职后失去私有信息而带来的持股风险。
  总结来说,个人内部人的减持行为受以下两个因素影响:控制权与私有信息,个人内部人减持往往是综合上述两类因素后的平衡:一方面公司内部人的身份使该类交易主体更容易获得私有信息,从而通过减持套利超额收益。另一方面,控制权持有程度不断提高后,掌握控制权的个人内部人虽然有动机通过减持来获得超额收益,但其通常不会因此放弃控制权,一旦大规模减持公司股票,则可能出于其掌握的未公开的公司负面信息或日后离职套现考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