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股权分置改革与中国股市的惯性、反转效应研究
【6h】

股权分置改革与中国股市的惯性、反转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关于惯性、反转效应的文献综述

2.1 有效市场假说

2.1.1 有效市场的相关理论

2.1.2 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

2.2 惯性、反转效应的文献综述

2.2.1 惯性、反转效应的发现和基础研究

2.2.2 关于惯性、反转效应的进一步研究

2.2.3 惯性、反转效应中超额收益的来源

第三章 对沪深A股惯性、反转效应的实证分析

3.1 样本与数据

3.2 实证检验方法

3.2.1 收益率的确定

3.2.2 超额收益的计算

3.2.3 排序方式的选择

3.2.4 具体检验方法

3.3 对所有样本的实证检验结果

3.4 对所有样本惯性、反转效应的进一步研究

3.4.1 检验期各周超额收益的分析

3.4.2 惯性、反转效应产生原因的CAPM分析

3.4.2 惯性、反转效应产生原因的三因子模型分析

3.5 滞后期对实证结果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证检验

4.1 股权分置的弊端

4.2 基于股改的实证检验结果

4.3 惯性、反转效应与限售股解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实证检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5.1 我国股票市场的特征

5.2 对我国股市反转效应的理论分析

5.2.1 现代金融理论与反转效应

5.2.2 行为金融理论与反转效应

5.2.3 过度反应、市场特征与反转效应

5.3 股权分置改革对反转效应的影响

5.4 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思考

5.5 政策建议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惯性效应和反转效应自发现后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沪深A股交易数据为基础,1997-2012年为样本区间,对我国的惯性、反转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结果做综合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假说。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
  首先,本文以周为单位,设计了6个不同的排序期和检验期,对所有样本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检验,发现在所有时间段内股票价格表现出反转效应,且排序期和检验期为1周时反转效应尤其显著。进一步分析各周的超额收益,发现第一周股票呈现极强的反转效应,第二周单周的超额收益则呈现惯性效应,其后各周单周收益的绝对值不断衰减。对所有时间段内的实证检验表明,CAPM模型和三因子模型均无法解释上述现象。考虑到第一周反转效应的影响,本文随后引入滞后期,即在排序期之后,对股票观察1周再买入,结果显示股票出现了惯性效应。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股市短线交易频繁,以周为单位,由于反应过度,在第一周会产生强烈的价格反转,而中国股市的这种短期效应在长期内并不发生作用,所以检验期较大时收益出现衰减。考虑滞后期出现惯性效应是由于“反转的反转”所引起。
  其次,本文将所有时间段分为股改前(1997-2004年)、股改后(2008-2012年),对上述两个子区间的惯性、反转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股改后的反转效应尤其明显。进一步,将股改后的股票分为高减持比例股票和低减持股票,发现高减持比例股票在卖空赢者组合上的收益远远高于低减持比例股票。实证结果表明,解禁股股东的抛售也是短期行为,当股票收益较高时,解禁股股东会不断抛售,从而对股票价格造成向下压力,使卖空收益显著增大。
  本文认为,由投资者、公司以及监管层的短视造成了整个市场环境的短视,进而产生了中国股市独有的显著反转效应。

著录项

  • 作者

    苗涛;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 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
  • 学科 企业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小卒;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832.51;
  • 关键词

    惯性效应; 反转效应; 股权分置; 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