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P-1微视野计在评价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视功能变化的作用
【6h】

MP-1微视野计在评价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视功能变化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患者

2.视力

3.微视野计检查

4.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5.手术过程

6.数据分析

结果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使用微视野计评估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术前后其视网膜黄斑区功能学方面的情况,同时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患者视网膜形态学指标的变化,并将其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前瞻性群组研究。在这一系列治疗病例的研究中,对28位患者的28只患有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眼施行了23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前术后对其黄斑区功能学和形态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随访记录。评估内容包括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量最佳矫正视力(BCVA)再转化为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视力(logMar),使用微视野计(MP-1;Nidek Techonologies,Padova,Italy)测量视网膜平均光敏度(MS)、注视稳定度(FS)和注视中心比例(FL),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和中心凹部位光感受器内/外节(IS/OS)的连续性。结果:28只眼在接受手术后被随访了至少12个月。将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转换为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视力后进行比较,发现平均值有从0.780到0.364变化的改善(Z=-4.247,P<0.01)。微视野仪显示中央12°区域内的视网膜黄斑区平均光敏度由术前的(12.58±5.25dB)变化到末次随访时的(15.47±4.23dB),有显著提高(t=-4.193,P<0.01)。注视中心比例由术前的(57.607±35.815%)变化到末次随访时的(71.607±30.432%),有所提高(t=-2.784,P=0.01)。注视稳定度分析显示,共有14只术前注视不稳定或注视相对不稳定的眼,其中6只在术后第12个月随访时提升到了注视稳定。术后的黄斑中心凹厚度(t=5.090,P<0.01)较术前显著降低。对术后BCVA与术前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它与术前BCVA以及术前视网膜平均光敏度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其与术前MS(rs=-0.547,P<0.01)相关性最大。结论:为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施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术,有助于患眼视功能的提高和黄斑区形态结构的恢复。同时也表明了术前使用MP-1测量的MS比术前BCVA能更好地预测术后视功能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