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汉语“动词+处所宾语”的语义搭配研究
【6h】

现代汉语“动词+处所宾语”的语义搭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表格目录

图示目录

简称-术语

引言

0.1 问题的提出

0.2 研究目的和意义

0.3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0.3.1 所考察动词的范围

0.3.2 能带处所宾语的动词

0.4 研究理论与方法

0.5 语料来源

第一章 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其相关研究现状

1.1 关于与宾语相关的动词分类

1.1.1 传统语法中的动词分类——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

1.1.2 配价语法的“价”分类

1.2 宾语的界定及其相关问题

1.2.1 语言学对宾语的普遍认识

1.2.2 汉语学界对宾语的界定

1.3 关于现代汉语宾语的语义角色

1.3.1 学界对语义角色的各种看法

1.3.2 补足语与语义角色的关系

1.3.3 现代汉语宾语的语义角色

1.3.4 关于宾语的典型性问题

1.4 关于处所宾语的界定问题

1.4.1 什么是处所

1.4.2 现代汉语处所成分的句法表现

1.4.3 关于现代汉语处所宾语的定义

1.4.4 “动词+处所宾语”与“介词+处所+动词”的区别

1.5 小结

第二章 “动词+处所宾语”中动词的语义特点

2.1 本文所提取的动词的语义特征

2.1.1 [+空间]、[+位移]

2.1.2 [+持续]

2.1.3 [+状态]

2.1.4 [+活动]

2.1.5 [+附着]、[+结果]

2.1.6 [+离开]、[+经过]、[+到达]、[+方向]

2.2 能带处所宾语的动词分类及其语义特征

2.2.1 具有[+位移]的动词类

2.2.2 具有[-位移]的动词类

2.2.3 具有[±位移]的动词类

2.3 动词的语义特征与处所介词的省略

2.3.1 动词的[+附着]语义特征与介词“在”的省略

2.3.2 动词的[+到达]语义特征与介词“到”的省略

2.4 小结

第三章 “动词+处所宾语”中处所宾语的语义特点

3.1 处所宾语的内部结构

3.1.1 处所词(+方位词)

3.1.2 方位词

3.1.3 普通名词+方位词/方位词缀

3.2 处所宾语的语义类型

3.2.1 场所(Location:简称“L”)

3.2.2 源点(Source:简称“SO”)

3.2.3 路径(Path;简称“PA”)

3.2.4 方向(Direction;简称“DIR”)

3.2.5 终点(Goal;简称“Go”)

3.3 处所宾语语义分类的模糊性

3.3.1 一个处所宾语兼有多种语义

3.3.2 一个动词能带多种处所宾语

3.3.3 介词的省略或缺少

3.4 小结

第四章 “动词+处所宾语”的事件结构及其类型

4.1 事件结构及其特点

4.1.1 事件与事件结构

4.1.2 事件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4.1.3 事件类型与因果事件

4.2 “动词+处所宾语”的事件类型

4.2.1 “动词+处所宾语”的静态事件

4.2.2 “动词+处所宾语”的动态事件

4.2.3 “动词+处所宾语”的因果事件

4.3 因果事件核心动词的语义特点

4.3.1 核心动词的静态功能与动态功能

4.3.2 动词在因果事件与非因果事件中的功能区别

4.4 因果事件名词性成分的语义特点

4.4.1 主宾语位置名词性成分的语义角色变化

4.4.2 处所成分在因果事件中的语义功能

4.5 小结

第五章 现代汉语“动词+处所宾语”的类型学考察(一)——其他语言的处所成分在句法上的表现

5.1 语言学对处所概念的认识

5.2 黏着语的格标记系统

5.2.1 黏着语格标记的性质

5.2.2 韩语的空间系统与处格助词

5.2.3 日语的空间系统与处格助词

5.2.4 土耳其语的空间系统与处格标记

5.2.5 小结

5.3 孤立语的空间系统与介词用法

5.3.1 越南语的空间系统及其语法表现

5.3.2 泰语的空间系统及其语法表现

5.4 屈折语的空间系统与介词用法

5.4.1 英语的空间系统与处所介词用法

5.4.2 法语的空间系统与处所介词用法

5.4.3 西班牙语的空间系统及其语法表现

5.5 小结

第六章 现代汉语“动词+处所宾语”的类型学考察(二)——关于处所宾语的典型性问题

6.1 关于宾语的典型性

6.1.1 从汉语本体研究看宾语的典型性

6.1.2 从类型学的角度看宾语的典型性

6.1.3 处所宾语下位类型的典型性层次

6.2 处所成分做宾语时的搭配特点

6.2.1 路径在其他语言中做宾语/状语的情况

6.2.2 静止方向在其他语言中做宾语/状语的情况

6.2.3 源点在其他语言中做宾语/状语的情况

6.2.4 动词与处所宾语/处所状语的关系

6.3 处所成分做状语时的搭配特点

6.3.1 “动词+位移终点”的搭配特点

6.3.2 “动词+实体活动的场所”的搭配特点

6.3.3 因果事件“动词+处所宾语”的搭配特点

6.4 “源点-终点”的不对称现象及其类型学考察

6.4.1 黏着语“源点-终点”的不对称现象

6.4.2 孤立语“源点-终点”的不对称现象

6.4.3 屈折语“源点-终点”的不对称现象

6.4.4 在宾语位置上“源点-终点”的不对称

6.4.5 “源点-终点”的语序与语义接近原则

6.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现代汉语的处所宾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宾语类型,属于非受事宾语。但汉语学界普遍认为,“去北京、来上海”等终点宾语则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因为从汉语本身的角度出发,位移动词带终点宾语的情况是很自然的搭配关系。但实际上,这一结论是否成立,不仅仅要看汉语,而且要看其他语言,包括与汉语类型相近的语言以及相差很大的语言。这样才知道,现代汉语“动词+处所宾语”结构究竟是汉语的特性,还是语言的共性,如果是共性,它的普遍性究竟是世界的,还是区域的。
  为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第一、动词与处所宾语的语义特点。本文认为,动词的语义特征影响到处所宾语的语义分类,并往往产生一个处所宾语兼有两种事件的情况。
  第二、“动词+处所宾语”的事件结构。本文将“动词+处所宾语”结构看成事件,本文重点讨论了“动词+处所宾语”构成因果事件时的一些特点。
  第三、处所成分在宾语位置上的地位。本文从类型学的角度看,处所成分做宾语的情况不是世界语言共有的特点,而是在汉语、泰国语、越南语等孤立语的属性。
  本文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其相关研究现状,第二章是“动词+处所宾语”中动词的语义特点,第三章是“动词+处所宾语”中处所宾语的研究特点,第四章是“动词+处所宾语”的事件结构及其类型,第五章是类型学考察(一):其他语言的处所成分在句法上的表现,第六章是类型学考察(二):关于处所宾语的典型性问题。
  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其相关研究现状。基于前人的观点,主要说明并确定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本章的主要观点及研究对象的界定分成三个部分来概括:(一)动词的分类;(二)宾语的界定;(三)处所宾语的界定。
  第二章是“动词+处所宾语”中动词的语义特点。本章将能带处所宾语的动词根据动词的位移性分为三种类型,然后根据其他语义特征的不同,将这三种类型再次进行了子分类工作。我们认为,动词所具有的语义特征不同,处所宾语的语义特点也不同。
  第三章是“动词+处所宾语”中处所宾语的研究特点。本章认为,处所宾语共有5种处所类型,包括场所(Location)、源点(Source)、路径(Path)、方向(Direction)和终点(Goal)。本章认为,处所宾语具有不同的语义特点,主要取决于动词的语义特征。
  第四章是“动词+处所宾语”的事件结构及其类型。本文认为,处所宾语具有语义分类的模糊性,也是因为一个句子具有两个事件。根据动词情状类型的不同,“动词+处所宾语”表达的事件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即静态事件、动态事件和因果事件。其中,将因果事件的组成部分分成核心动词、主宾语位置名词性成分和处所成分:(一)因果事件中的核心动词兼有静态和动态的两种语义功能,“动词+处所宾语”结构中一个动词在两个不同的事件中先后体现出动态和静态功能;(二)主宾语位置上的名词性成分根据动词核心论元数量的不同,分成两种类型,一是主语没有变化,在动态和静态事件中一个主语都表示动作的主体,二是主语有变化,动态事件的动作客体在静态事件中表示状态呈现的主体;(三)处所成分的语义角色和空间信息在两个不同的事件中都发生变化。在动态事件中表示位移终点,即前景,在静态事件中表示状态呈现的场所,即背景。
  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动词+处所宾语”的类型学考察。
  第五章是类型学考察(一):其他语言的处所成分在句法上的表现。本章主要讨论了其他语言的处所成分在句子中有什么样的句法表现,以八种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它们分别代表三种不同语言类型,包括黏着语(韩语、日语、土耳其语)、孤立语(汉语、越南语、泰语)和屈折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我们认为,这三种类型的九中语言在空间表达上有同有异,这些空间系统上的特点有助于分析现代汉语“动词+处所宾语”的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
  第六章是类型学考察(二):处所宾语的典型性问题。本章所说的“典型性”是从类型学的角度来说的,又可以说普遍性。我们通过类型学考察发现:(一)表面上的典型搭配是由动词性质所引发的,它们不需要处格标记,是动词的语义特点相关,并不是处所本身带有典型宾语的特点;(二)“吃食堂、骂街”等实体活动场所做宾语的时候,还具有介词短语不能表示的另一个语义功能,即方式义;(三)“动词+处所宾语”属于孤立语的共性,并不是汉语独有的特点。
  本文的主要观点为:
  现代汉语“动词+处所宾语”是非典型动宾搭配,这不仅是从汉语的语义特点中说的,更是从类型学的角度说的。在其他语言里,甚至终点宾语也跟其他处所宾语一样用处所状语来表达。即处所成分做宾语不是世界语言共有的特点,也不是汉语独有的特点,而是汉语、泰国语、越南语等孤立语的属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