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的临床分析
【6h】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的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人群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基本情况资料

2.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情况

3.分组

4.老年EH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的比较

5.老年EH患者血压变异性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综述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我国已经步入老年社会,最近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进展,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将增加。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常与其他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并存。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将显著增加。近年来,血压变异性(BPV)已经引起心血管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已经提出将其作为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依据。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的临床特征及其在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中的重要意义。
  资料与方法:入选68例老年EH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分析血压变异率CV值以及BPV的大小。根据血压变异率CV值的第50百分位数将老年EH患者的24小时、昼间、夜间各段收缩压、舒张压分为低CV组、高CV组各34例,回顾性分析3个时间段低CV组和高CV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各组的临床生化指标。以统计学方法分析年龄、BMI、TG、TC、LDL-C、HDL-C、FBG、HbA1C、UA、Cr、BUN对BPV的影响。
  结果:老年EH患者24hSBP高CV组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显著高于低CV组(P<0.05),而24hDBP、dSBP、dDBP、nSBP、nDBP的高CV组与低CV组出现心脑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SBP、dSBP、dDBP高CV组TG水平显著高于低CV组(P<0.05);24hDBP、dSBP、dDBP高CV组TC水平显著高于低CV组(P<0.05),dSBP高CV组LDL-C水平显著高于低CV组;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24hDBP、dSBP、dDBP的血压变异性与T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老年EH患者BPV在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TC水平的升高可能与BPV的升高有关。血压变异率异常在老年EH患者中与年龄以及原发疾病无关,老年EH患者需要关注BPV并给予更积极的干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