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欧元区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协动性的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6h】

欧元区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协动性的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

1.3 本文基本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货币同盟、单一货币区对其成员国经济周期协动影响的研究

2.2 经济周期协动程度的测定

2.3 国内相关研究情况

第三章 欧元区成立对其主要成员国经济周期协动影响的机理分析

3.1 贸易途径传导

3.2 货币政策与金融途径传导

3.3 财政协调途径传导

3.4 机理分析小结

第四章 国家间经济周期协动程度变化的研究方法

4.1 产出数据中分离循环因素处理方法介绍

4.2 经济周期协动程度检验方法

4.2.1 相关系数检验

4.2.2 一致性指数

第五章 欧元区成立后成员国经济周期协动程度变化的实证检验

5.1 数据来源及处理

5.1.1 数据来源

5.1.2 滤波方法确定

5.2 经济周期协动程度检验

5.2.1 基于相关系数的检验

5.2.2 基于一致性指数的检验

5.2.3 基于同步系数的检验

5.2.4 基于邹检验的结果

5.2.5 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

5.2.6 基于聚类分析的结果

5.3 实证研究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欧元区的设立是根据Mundell提出的最优通货区的理论发展出来的。在开始阶段,欧元区的实践曾取得非常出色的经济表现,在21世纪初欧元区对成员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欧债危机爆发后,欧元区对受危机影响的欧元区国家的救助迟迟达不成共识。随后越来越多的欧元区国家被卷入了此次危机。这场欧债危机使得人们对于欧元区的经济周期协动程度产生了兴趣,在危机前,欧元区各成员国是否已经出现经济协动程度增强的现象?如果是的话,这个现象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本文试图从贸易深化、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更为整合的金融市场,以及财政协调三个方面对欧元区成立前后成员国协动程度变化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并提出理论假设。本文以瑞典、英国、美国、日本这四个在地理位置、贸易结构或者经济联系与欧元区经济体比较接近的区外国家作为参照来研究欧元区设立前后其第一批成员国的经济周期协动程度的变化,验证了根据理论推导得出假设。本文发现尽管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协动性都出现不同程度地提高,但在欧元区成立之后,其成员国经济周期协动程度明显增强,并出现向以德国为首的核心组国家不断趋近的趋势。最后,本文根据欧元区的实践和经验,对未来东亚地区可能的一体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