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都市社会福利制度与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以上海为例
【6h】

大都市社会福利制度与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以上海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文的基本假设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福利制度与社会认同的相关性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一、社会福利概念的晃定

二、社会认同的界定

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界定

第二节 社会福利与社会认同分析路径

第三章 上海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及其认同困境

第一节 上海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概况

一、生活状况

二、就业状况

三、社会保障情况

四、子女受教育情况

五、案例分析:更为深化的论证

第二节 上海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认同的描述性分析

第三节 大都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三种社会认同困境

一、群体边界固化与认同跃迁障碍

二、制度性排斥与认同“增强效应”

三、社会认同的可逆性

第四章 福利政策优化与福利制度的完善:提升社会认同的路径

第一节 上海少数民族群体的福利政策:现状与问题

一、现行政策操作性的缺乏

二、制度框架的滞后与治理困境

第二节 福利政策的优化与少数民族的社会认同

一、社会福利提供主体的多元化

二、公共管理与服务的分工机制的优化

三、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化

四、针对性服务项目的进一步优化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国际大都市基本上都是移民城市,大量涌入大都市寻找就业机会的劳动力为城市发展带来了生机,也滋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尖锐挑战,是城市化进程中,新移民对于本地的认同问题。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人口作为新移民的一支重要力量,从民族村寨、西部地区进入东南沿海较发达的城市,如何对上海产生认同、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对城市发展与社会稳定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本文以上海地区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福利产品提供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福利产品提供当地的社会认同程度进行研究,为此,本文提出的基本假设是,大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政府提供给这一族群的社会福利产品有关。在社会福利产品的提供上,遵循以市场为主导、政府监管为辅助的结构存在一定制度性排斥因素,不利于形成少数民族的社会认同。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数据米源,前人研究成果和方法,并提出基本假设。第二章界定了本文核心概念,社会福利与社会认同理论,以及该理论的分析路径。第三章研究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存现状及其认同困境。通过对在沪少数民族流动群众生存状况的描述性分析,论证社会福利对少数民族社会认同的影响,以及大都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几种认同障碍:群体边界固化与认同跃迁障碍、制度性排斥与认同“增强效应”和社会认同的可逆性特征,第四章是提出大都市在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福利时公共政策优化与完善建议。第五章是结语。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社会福利是建构城市中社会认同的一种支撑性结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政府提供给少数民族的福利产品有关。在社会福利产品的提供上,一味遵循以市场为主导、政府监管为辅助的结构存在一定制度性排斥因素,对形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并未起到预期效果。应该以这个族群的多元身份特征为研究起点,在公共管理上增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福利主体的多元化,建立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公共管理与服务的合理分工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社会福利,优化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公共专项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