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变迁及发展研究——基于《人民日报》核心话语嬗变的分析
【6h】

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变迁及发展研究——基于《人民日报》核心话语嬗变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文章结构及研究方法

(一)文章结构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意识形态、话语及话语体系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厘定及考察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厘定

(二)意识形态的整体考察

二、话语与话语体系

(一)话语

(二)话语体系

第三章 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解析与建构

一、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成要素

(一)话语主体

(二)文本

(三)语境

二、意识形态话语的主要功能

(一)意识形态话语为政治体系提供合法性根据

(二)意识形态话语具有强大的掌控能力

三、意识形态话语的分析路径

(一)词语与对象

(二)隐喻中的价值观

(三)陈述方式

四、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与社会变迁

五、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与政治权力

(一)“场域”(field)的理解

(二)意识形态话语是政治权力的力量表征

(三)政治权力构建了意识形态话语的樊笼

六、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和社会大众的联系

(一)意识形态话语与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

(二)意识形态话语与社会大众的情感结构

(三)意识形态话语与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

第四章 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历时研究——《人民日报》核心话语嬗变

一、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与报刊研究

二、《人民日报》及其核心话语

(一)《人民日报》的性质

(二)主导话语与从属话语

(三)核心话语与延展话语

三、《人民日报》核心话语的嬗变

(一)建国初期:话语体系的改造

(二)文革时期:话语牢笼的铸造

(三)改革时期:话语开辟社会主义新道路

(四)创新时期:话语共筑梦想,凝聚力量

四、《人民日报》核心话语的特点

(一)使役性:主导与从属

(二)建构性:认同与凝聚

(三)游弋性:遮蔽或揭示

(四)过滤性:忽略或聚焦

第五章 新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变迁

一、新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特点

(一)话语体系映射国家主义的传统

(二)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身份识别功能

(三)话语系统在国际关系中由对立失语到认同复兴

(四)话语体系自身的禁锢

二、新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变迁的“场域”空间

(一)新中国“场域”的本质

(二)新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变迁的“场域”特点

三、新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变迁的动力

(一)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场域”被重塑

(二)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培育

(三)民主法治进一步彰显

(四)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一体格局

(五)转型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四、新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调适性变革发展

(一)构建价值体系完整的政党话语体系

(二)创新话语体系引导格局

第六章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变迁和发展的多维度影响

一、从全球化、网络化维度透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变迁发展

(一)话语“场域’’的虚构性和通达性

(二)话语发展的多样性和竞争性

(三)话语主体的平等性和匿名性

(四)话语发展的同质性和未来性

二、从社会现实境况维度把握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变迁发展

(一)中国社会建设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二)依据“合理的社会现实”,打造有效话语路径

三、从语言学维度审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变迁发展

(一)语言和意义

(二)意义是意识形态话语的聚集地

(三)隐喻对意识形态话语意义的作用

第七章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发展趋势及其选择

一、多种话语体系谁来主导

二、抉择: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权威认同

(一)以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地位

(二)以话语表象丰富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新生

(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权威

(四)以塑造崭新国家形象寻求国际社会话语权和影响力提升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至今为止,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由于其深邃的内涵,复杂的特质,没有人能够将其完整定义。意识形态话语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实践体系。它是人们所持的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认同和信仰系统的总和。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政治生活“场域”提供运行的总规则指引未来方向,即确定原则和目标。
  在我国,意识形态话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话语体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其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具体呈现。而最能生动表现意识形态话语变迁发展的是在中国言论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服务于政治权威的党报——《人民日报》的核心话语。自1949年新中国建成后,《人民日报》直接受党中央的领导和指导,其报刊言论、核心话语较为真实记录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变迁过程。60多年来,《人民日报》核心话语以其独特的话语力量,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诸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认知、思想和行为的指导性话语,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熟悉的一种主流话语方式。
  笔者之所以要透过“意识形态”这一视角和媒介来认识和把握主流话语的变迁,是因为:第一,透过某个特定的视角和媒介认识和把握世界,并非“必要”的问题,而是“必然”的问题。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只有透过一定的视角和媒介才有可能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否则会一无所获。第二,在整个新中国发展变迁的60余年里,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且意识形态具有丰富的社会“蕴含”——它可以有力地揭示新中国话语体系转变、特别是社会核心话语嬗变与现实社会之间复杂而多变的内在联系,发现新中国话语体系转变、特别是社会核心话语嬗变与现实社会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共同规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是“芝麻开门”的魔咒,它只是研究问题的一个启示;即便如此,我们在透过意识形态的视角研究问题时还要时常借助于超乎意识形态之外的其他视角来补充、丰富、完善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