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6h】

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检查方法

结果

一、WB MR DWI在鉴别淋巴结肿大原因的应用价值

二、WB MR DWI在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三、WB MR DWI在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讨论

一、WB MR DWI技术

二、淋巴结组织学

三、病灶判断及ADC值的测量

四、WB MR DWI在淋巴结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五、WB MR DWI在淋巴结病变中的疗效评估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结病变的应用研究现状与进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1.探讨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MR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MR DWI)对淋巴结病变,特别是初诊不明原因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如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价值。
  2.评估WBMR DWI在淋巴瘤及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尤其对传统影像上治疗前后形态变化不明显的淋巴结病变在放化疗后发生的微观变化与ADC值的关系进行探讨。
  材料和方法:
  1.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初诊未治淋巴结病变78例,其中淋巴瘤31例,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病变30例,良性淋巴结肿大17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行WBMR DWI检查,其中15例淋巴瘤病例在治疗结束后复查WBMR DWI,另收集复治病例(病程及疗程长短不一,淋巴瘤47例,淋巴结转移瘤65例)亦行WBMR DWI检查,原始图像经后处理获得3D MIP图像并反转显示。分别计数淋巴结病变个数并测量其ADC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两组病变间的ADC值统计学差异,多组间的均数比较则采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2.常规影像检查(超声、CT、MRI及PET等)提示疗效不佳(结内外病变变化不大或缩小小于50%)的霍奇金淋巴瘤病例6例(病程2个月至2年不等,结节硬化型2例,混合型4例)分别于复治治疗前、治疗满第1个疗程、治疗满第2个疗程及本次所有治疗结束时行WBMR DWI检查,原始图像经后处理获得3DMIP图像并翻转显示。分别计数淋巴结病变个数并测量其最长径和ADC值,应用线图观察其形态及ADC值随疗程变化趋势,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疗程ADC值及其与非霍奇金淋巴瘤、转移性和良性淋巴结肿大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
  1.淋巴结病变在WBMR DWI图像上显示清楚,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均呈高信号。未经治疗的淋巴瘤、转移及良性淋巴结肿大平均ADC值分别为(1.197±0.388)×10-3mm2/s、(1.343±0.299)×10-3mm2/s和(1.677±0.466)×10-3mm2/s,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均明显小于良性组,淋巴瘤组淋巴结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转移性淋巴结组,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ROC曲线得出鉴别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瘤与良性淋巴结肿大、转移性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肿大及良、恶性淋巴结的ADC值诊断阈值分别为1.085×10-3mm2/s、1.575×10-3mm2/s、1.655×10-3mm2/s和1.575×10-3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1.5%、80.9%,78.6%、64.5%、84.5%、57.1%和78.2%、64.5%,箱式图示各组淋巴结平均ADC值间存在部分重叠。
  2.霍奇金淋巴瘤组复治前、治疗满第1个疗程、治疗满第2个疗程及全部治疗疗程结束后淋巴结病灶长径(范围,平均值)分别为:(1.1cm-9.5cm,3.98cm)、(1.0cm-12.8cm,4.26cm)、(1.0cm-11cm,4.13cm),和(1.0cm-10cm,4.18cm),平均ADC值分别为(1.849±0.586)×10-3mm2/s、(1.680±0.549)×10-3mm2/s、(1.618±0.545)×10-3mm2/s和(1.545±0.547)×10-3mm2/s,线图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示该组治疗过程中淋巴结平均长径的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F=0.286,P=0.835),即形态大小变化不明显;相邻疗程之间淋巴结平均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7、1.122、1.285,P=0.06、0.263、0.2>0.05),但治疗前与治疗满第2个疗程及本次所有治疗结束时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2、4.878,P<0.01),治疗后ADC值下降,提示病变进展可能,而形态大小变化不明显。霍奇金淋巴瘤组淋巴结平均ADC值明显大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治组及转移性淋巴结组(t=20.435,12.526,P<0.01);霍奇金淋巴瘤组与良性淋巴结肿大组的淋巴结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9,P=0.690>0.05)。
  3.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评估
  (1)常规形态学成像方法提示治疗有效的病例共11例,治疗前发现246个淋巴结病灶,平均ADC值为(1.423±0.300)×10-3mm2/s,治疗后部分病灶缩小或消失,仅剩可测病灶173个,平均ADC值为(1.703±0.515)×10-3mm2/s,治疗前后淋巴结的平均ADC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409,P<0.01)。
  (2)常规形态学成像方法提示疗效不佳的病例共4例,治疗前发现34个淋巴结病灶,平均ADC值为(1.478±0.252)×10-3mm2/s。治疗后部分病变淋巴结大小变化不明显,部分淋巴结增大,且病变淋巴结增多,统计可测病灶为38个,平均ADC值为(1.696±0.490)×10-3mm2/s,治疗前后淋巴结的平均ADC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405, P=0.019<0.05)。
  (3)所有初治病例与所有初治复查及复治病例的平均ADC值比较,初诊未治疗病例共统计了1861个病灶,治疗过病例共统计了867个病灶,其平均ADC值分别为(1.197±0.388)×10-3mm2/s、(1.571±0.613)×10-3mm2/s,治疗后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上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6.472,P<0.01)。
  4.肿瘤转移性淋巴结所有初治病例与所有初治复查及复治病例的平均ADC值比较,治疗前共统计了414个病灶,治疗后病例共统计了811个病灶,其平均ADC值分别为(1.343±0.299)×10-3mm2/s、(1.705±0.493)×10-3mm2/s,治疗前后淋巴结的平均ADC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5.925,P<0.01)。
  结论:
  1.WBMR DWI能较敏感显示淋巴结,可快速、直观、无创探测全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并对初诊不明原因肿大淋巴结的病因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但对非霍奇金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之间的鉴别价值有限。
  2.WBMR DWI结合ADC值能早期评估淋巴瘤及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疗效,有效者治疗后ADC值升高,无效者则变化不明显甚至降低。对于治疗前后形态变化不明显的淋巴结病变,WBMR DWI结合ADC值可能定性预测病程好转、稳定或进展,从而早期推测疗效及预后进而及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与制订。
  3.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平均ADC值高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结并可能有助于鉴别。但与良性淋巴结ADC值无明显差异,故二者鉴别困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