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日本人的无思想》汉译实践报告
【6h】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日本人的无思想》汉译实践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译文摘要

第一章 翻译任务介绍

第一节 翻译实践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翻译实践的任务和目的

第二章 翻译理论、策略以及文本的介绍

第一节 翻译理论及策略

第二节 作者与文本介绍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第一节 词汇方面的处理

一、同形近义词的处理

二、其他词语的处理

第二节 句子方面的处理

一、日语长句汉译时语序的处理

二、日语长句的分译

三、日语被动句汉译时的处理

第三节 文化、信息的处理

一、文化方面的处理

二、信息方面的处理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原文:

附录B 译文:

展开▼

摘要

本次翻译实践选择了有关日本社会和文化的《日本人的无思想》为翻译文本,这是一部非文学作品。在将日语的非文学文本翻译成中文的目的语文本时,首先应忠实于原作品的思想。翻译就是要充分掌握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将原作品的中心思想最大限度地再现于目的语文本中的过程。
  本次翻译实践以目的论为指导,针对非文学文本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探讨,寻求解决方案。目的是为中文环境下的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日本社会、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文本。围绕这一目的翻译时灵活采用了多种翻译技巧和方法。
  在对日文词语进行翻译时,遵循目的论的忠实原则,首先根据上下文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然后从中文里选出与之相对应的词语。
  在翻译与中文表达习惯不相同的日语句子时,遵循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运用了改变原有表达形式的翻译方法。具体地对中日两语言的语序和被动句进行了对比,探索了两者的翻译方法。例如,日语中经常使用长修饰语,但汉语为了向对方简单明了地传达自己的意思,往往不使用长修饰语。在将日语的长修饰语翻译成中文时,经常会把它们转变为汉语的补语和谓语。
  在文化和信息部分,针对日本的社会阶级、文化以及日语特有的表达,翻译时多采用了添加注释的翻译方法。以方便中国读者的理解。
  笔者通过本次翻译实践活动,加深了对非文学类翻译的理解。希望本次翻译能为今后非文学类翻译提供一些参考。

著录项

  • 作者

    李杰;

  •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

  • 授予单位 烟台大学;
  • 学科 日语笔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南;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H365.9;
  • 关键词

    目的论; 日语汉译; 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