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企业年金受益人理论、模型及应用
【6h】

企业年金受益人理论、模型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创新点

2. 企业年金受益人的理论分析

2.1 企业年金受益人的理论基础

2.1.1 企业年金受益人产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2.1.2 企业年金受益人发展的相关理论支持

2.2 企业年金受益人的外部性理论

2.2.1 企业年金受益人的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2.2.2 企业年金受益人税收优惠模式的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企业年金受益人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3.1 中国企业年金受益人的发展及趋势

3.1.1 中国企业年金受益人的性质及其重要意义

3.1.2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

3.1.3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空间和前景分析

3.2 国外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及模式

3.2.1 美国的企业年金治理模式

3.2.2 英国的职业养老金制度模式

3.2.3 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受益人

3.3 国外企业年金受益人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3.3.1 国外企业年金受益人模式的比较

3.3.2 国外企业年金受益人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企业年金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1 企业年金受益人权益保护的国际经验

4.1.1 美国式的企业年金受益人权益保护措施

4.1.2 拉美国家的企业年金受益人权益保护措施

4.1.3 国际组织在企业年金受益人权益保护方面的措施建议

4.2 我国企业年金受益人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4.2.1 相关法律政策缺位

4.2.2 企业年金受益人权利不明

4.2.3 我国企业年金受托模式的缺陷

4.2.4 企业年金监管机制不完善

4.3 我国企业年金权益保护的对策分析

4.3.1 多层次、行之有效的法律框架的构建

4.3.2 多方位、安全可靠的监管体系的建设

4.3.3 多角度、覆盖面广的税收优惠的实施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给付模式选择

5.1 企业年金基金的给付模式

5.1.1 待遇确定给付模式(DB模式)

5.1.2 缴费确定给付模式(DC模式)

5.1.3 两种给付模式的比较

5.2 企业年金基金的给付模式的选择

5.2.1 企业年金计划给付模式的优化选择

5.2.2 企业年金计划的待遇支付方式与替代率水平

5.3 企业年金基金不同给付模式下的精算模型与实证分析

5.3.1 企业年金基金不同给付模式下的精算模型

5.3.2 企业年金基金不同给付模式的实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企业年金的绩效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

6.1 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6.1.1 企业年金绩效评价的目的

6.1.2 企业年金绩效评价的意义

6.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中国企业年金评价指标分析

6.2.1 平衡计分卡

6.2.2 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年金评价指标的思路与步骤

6.2.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中国企业年金的影响指标

6.3 基于粗糙集的中国企业年金评价模型研究

6.3.1 粗糙集理论及其在企业年金评价中的应用思路

6.3.2 基于粗糙集的企业年金评价指标分析模型

6.3.3 基于粗糙集的企业年金评价指标实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中国企业年金受益人的管理角色运营模式选择

7.1 基于企业角度的受托人模式选择

7.1.1 法人受托模式和理事会受托模式介绍

7.1.2 法人受托模式和理事会受托模式的优劣势比较

7.1.3 选择受托人模式时的考虑因素

7.1.4 基于企业角度的受托人模式选择

7.2 企业年金经办机构的组合模式选择

7.2.1 经办机构在企业年金市场中的作用分析

7.2.2 企业年金基金经办机构的组合模式选择

7.3 建立中国养老保险的职业年金运营机制

7.3.1 企业年金支付结构的创新

7.3.2 企业年金营运及治理结构创新

7.3.3 企业年金管理模式的创新

7.4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参加的项目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投稿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进入二十世纪后期以来,世界各国都面临严重老龄化问题。企业年金在各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养老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年金可以成为公共年金巨大的财政压力的“减压器”;可以成为职工退休后生活水平下降的“缓冲器”;还能成为为资本市场提供足够、稳定的长期投资基金,促进资本市场成熟和完善的“助推器”等。仅从这些作用来看,就足以说明大力发展和推进企业年金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目前特定的中国国情下,企业年金受益人的相关问题在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论文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模型相结合,从理论综述、方法比较、模式优化、绩效评价、战略对策等方面,对国内企业年金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写作思路。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企业年金受益人的理论分析与国内外比较研究。企业年金受益人产生和受益人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其经济学意义与理论基础;从税收优惠与政府监管总结了企业年金受益人的外部性理论基础。从年金受益人的性质及其重要意义、制度建设和发展前景,分析中国企业年金发展及趋势;通过比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企业年金受益人治理模式,总结对国内年金受益人模式的影响和启示。其次,我国企业年金受益人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通过分析美国、拉美国家及国际组织在企业年金受益人权益保护方面的措施和经验,从制度、模式、监督等多方面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受益人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国际先进经验,提出我国企业年金受益人权益保护的对策。第三,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给付模式选择。通过对企业年金基金的DB和DC给付模式的比较分析,分析了给付模式优化选择的依据与精算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与比较。第四,中国企业年金的绩效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基于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价的目的与意义,用平衡计分卡来分析中国企业年金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粗糙集建立企业年金评价指标分析模型,结合实例对企业年金评价指标进行属性约简和规则提取,以提高绩效评价的效率与效果。第五,中国企业年金受益人的管理与运营模式选择。受托人模式、经办机构的组合模式及运营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年金受益人管理和运营模式的选择与创新。最后,总结与展望。对论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论文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方向。

著录项

  • 作者

    洪娟;

  •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华大学;
  • 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顾庆良;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842.67;
  • 关键词

    企业年金制度; 受益人; 治理模式; 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