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6h】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介绍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和难点

第2章 地方政府债券的理论基础及其风险生成原因

2.1 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的相关概念

2.2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历史及现状

2.3 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概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3.1 信用风险分析的基本原则和分析框架

3.2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分析

3.3 信用风险的度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评估和发债规模研究模型

4.1 测量企业债务违约率的KMV模型

4.2 基于KMV模型构建城投债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4.3 基于KMV模型测算城投债的合理规模(以江苏省为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防范机制研究

5.1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的形成机制

5.2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5.3 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防范机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首份全面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意见》对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等方面提出要求。
  2013年,美国底特律市因资不抵债正式申请破产更是为大规模举债的我国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债务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演化为债务危机,甚至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和社会的稳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急剧扩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凸显,如何防范地方政府信用风险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简要概括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历史及其现状,运用5C要素分析法从借款人品德(Character)、经营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经济环境(Condition)五个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地方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此同时,本文通过多渠道收集1994-2013年江苏省相关数据为样本,通过数据分析,运用KMV模型对未来几年江苏省地方政府财政所能承受的偿债规模和预期违约率进行实证分析。经过模型的估算,以不超过0.4%的预期违约率为标准,江苏省地方政府在2014年的偿债规模不宜超过429亿元。最后,文章根据论文分析过程和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