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载银粒子聚酯纤维针刺非织造医用敷料设计技术及性能研究
【6h】

基于载银粒子聚酯纤维针刺非织造医用敷料设计技术及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引言

1.2载银医用敷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1.4论文的章节安排

2原料性能

2.1原材料选择

2.2测试方法

2.3纤维性能分析

2.4中空载银纤维银离子释放性能研究

2.5工艺流程设计

2.6本章小结

3中空载银纤维针刺医用敷料的制备

3.1纤网制备

3.2针刺加固

3.3烫光处理

3.4非织造医用敷料产品生产注意事项

3.5本章小结

4中空载银纤维针刺医用敷料基本性能研究

4.1试样的表面形态及孔径

4.2面密度及厚度

4.3刚柔性

4.4透气性

4.5液体穿透时间

4.6液体扩散性能

4.7浸出液PH值

4.8银离子释放性能

4.9本章小结

5载银纤维针刺医用敷料生物学性能测试

5.1生物相容性的测试

5.2抗菌性的定性测试

5.3抗菌性的定量测试

5.4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5.5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医疗改革进程的推进以及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医用敷料临床需求在扩大;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使得抗生素的使用己经到了瓶颈状态,以银为代表的抗菌材料将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并已在临床医用中取得良好效果;再加上非织造材料特有的结构特点符合医用敷料所需的各项性能,本课题将载银粒子聚酯纤维作为研究重点及主要原料,设计并研究中空涤纶载银纤维医用敷料。
  本课题所用载银粒子聚酯纤维是于中空涤纶纤维的内表面附着微米级银粒子,使其在湿热条件下释放银离子从而具备抗菌性。聚酯纤维因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作为载体纤维与人体创面接触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微米级银粒子附着于纤维内表面,使其在后道加工过程中,银粒子在载体纤维的保护下保持初生态的活性,遇水或其他液体造成的释热环境时,逐步释放银离子,从而起到银离子缓释作用。
  由于载银纤维在湿热条件下会释放银离子,本课题选择针刺加工工艺制备非织造医用敷料。为降低成本及进一步提高敷料各方面性能,本课题以中空载银纤维、医用粘胶纤维以及壳聚糖纤维为原料采用针刺加固技术制备非织造医用敷料。重点作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1、对中空载银纤维、医用粘胶纤维及壳聚糖纤维的基本性能进行测试及分析。并重点研究中空载银纤维的银离子释放性能。2、设计不同纤维配比及加工方式,制备9种不同的针刺非织造医用敷料产品。3、对9种不同纤维配比的试样进行基本性能测试并对比分析;以及针对性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样进行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能测试分析。本课题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一下主要结论:
  1、本课题所选用的中空载银纤维,载体为涤纶纤维,纤维线密度较大,无卷曲。在应用过程中银离子的释放量主要与纤维长度,释放时间与环境PH值有关。该中空载银纤维可以达到银离子缓释的效果。
  2、由于中空载银纤维无卷曲,纤维间抱合力小,静电大,故该纤维不容易梳理成网。纤维内混有壳聚糖纤维或粘胶纤维可改善其梳理性能。
  3、9种试样均具有较好的柔软性,透气性,且浸出液PH值都在6.3-7.2之间。在试样中添加粘胶纤维可以明显改善试样的吸水性能。壳聚糖纤维具有较好的锁水性能。试样中所添加的纤维不同,会影响中空载银纤维的银离子释放性能。
  4、试样的生物相容性都合格。试样属于非溶出型抗菌材料,其抗菌性能无法用琼脂平皿法检测。在吸收法测试样的抗菌性实验中可以看到,随着中空载银纤维含量的增加,试样的相对抗菌效果越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